伴隨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已成為人們最主要的居住與生活形態。那么,在資源、財富、人才和信息不斷向城市集中的過程中,哪些城市越來越有吸引力?他們又能為企業和普通人才提供怎樣更充分的發揮與成長空間?近日,知名財經評論家、財經專欄作家葉檀給出了她所認為最有“錢”途的十大城市排名,從排名中不難看出,城市所在的地理區域以及城市的經濟、教育、文化既是吸引人口不斷流入的決定性因素,也是一座城市未來發展的重要引擎。
這份城市排名榜單將資源最聚集的一線城市排除在外,且所有城市都具有如下特點:1.三條以上高鐵通過,成為軌道交通時代的節點城市;2.近十年來人口大幅流入或者起碼在回流;3.當地教育資源給經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后盾;4.人均本外幣存款較高,可以支撐當地的消費與建設;5.GDP增長較快。
1.南京
根據最新的2030年“八縱八橫”高鐵規劃圖,有四條甚至更多高鐵通過的高鐵節點城市分別為沈陽、天津、濟南、石家莊、合肥、杭州、南京、鄭州、武漢、長沙、重慶、貴陽、成都、西安、蘭州、銀川,從到中國核心區域經濟地帶的距離看,最有紅利的城市分別是鄭州、武漢,其次是濟南、長沙等地,四小時左右到北京、上海、廣州等中心城市。
中國高速鐵路網中長期(2030年)規劃示意圖
一度位居江蘇省內GDP第三的南京,2014年超過無錫,目前對于蘇州的追趕態勢已經形成,加上省內資源集聚,影響力輻射到安徽東部地區,未來必然成為江蘇省內最主要的城市。
在35個城市人口流入排名中,南京常住人口從2009年到2014年流入50萬人口,低于蘇州的123萬,但南京的教育資源遠好于蘇州,高校53所,比杭州高得多,南京發展有強大的高等教育作支撐。
2015年南京GDP9720.77億元,人均本外幣存款32.14萬元,在長三角的三個省會城市中,略低于杭州,遠遠高于合肥,超過將近一倍,但增速超過杭州。
最為關鍵的是,南京文化底蘊豐富,教育資源得天獨厚,幾乎可以跟上海等地媲美。加上安徽等地人力與人才資源東移的傾向,對于南京發展是個不小的推動。
2.蘇州
蘇州并沒有那么多高鐵線通過,但蘇州幾乎是最受惠于外向型經濟的城市。從新加坡工業園區,到目前興盛的工業園區和新區,蘇州幾乎被打造成了東亞發達國家的某個新城。
可貴的是,蘇州幾乎完整地保存了原有的古城,幾乎是我在國內惟一看到的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城,留下了豐富的資源,我們不得不為當時決策者超前的眼光贊嘆。
蘇州
蘇州從2009年到2014年流入了123萬人口,在35個城市中排名第12位,從2005年到2015年,GDP增長了257%,在33個城市中排名第17位。
隨著外貿的下行與制造業的衰落,蘇州遭受打擊,外資撤離或者僵化,導致蘇州企業逐漸下行,而蘇州的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也一蹶不振。
這兩年,成立于1993年的國際包裝、造紙行業巨頭芬蘭斯道拉恩索集團旗下的蘇州紫興紙業企業,關門了。
2015年12月,在蘇州扎根16年,曾經無比輝煌的諾基亞蘇州工廠關閉。
2015年10月,總部位于蘇州張家港的國內民營玻璃巨頭華爾潤被爆停產清算。
2015年7月,韓國三星電子的代工企業、位于蘇州吳江的普光電子倒閉。
2014年11月,蘋果供應商蘇州聯建宣布倒閉,公司最輝煌的時候,員工多達兩萬余人。
2014年11月,位于蘇州胥口鎮的諾基亞手機零部件供應商閎暉科技陷入停產。閎暉科技最輝煌的時候,員工多達上萬人。
蘇州的GDP低于深圳,但蘇州的投資遠高于深圳,而消費遠遠不如深圳。這是蘇州之痛,當地的經濟結構與創新能力不如深圳,必須經歷一次鳳凰涅槃。目前房價上漲,只是貨幣現象。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根據最新的數據,截至6月末,蘇州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為27504億元,同比增長9.35%。蘇州最新常住人口為1061萬左右,人均約25.92萬,低于南京。而蘇州最新流入的人口在大幅下降。
蘇州可列入未來將發生巨大蛻變的城市,在長三角城市群中的地位不會下降。
3.武漢
武漢是高鐵節點城市,與鄭州爭奪航空樞紐,與鄭州不同的是,這是一個傳統意義上重要的港口城市。
武漢
在2009年到2014年間,常住人口流入123萬,與蘇州相同,不同的是,直到現在,武漢人口還在大幅流入。這是由不同的發展階段造成的,總體而言,一線城市的人口、東部沿海地區的人口流入在下降,人口在回流到中部地區。
2015年,武漢的人均本外幣存款這18.28萬元,略高于天津。GDP十年來增速卻排名在33個城市的第三位,高達387%,僅次于長沙、重慶,這是個仍然在大規模投資、大規模導入人口的城市。
重要的是,武漢的高校家數86所,在國內都首屈一指,如果把這個教育資源給深圳,深圳就飛了。在武漢經濟下行時,兩湖流域給深圳提供了源源不斷的人才基礎。
毫無疑問,這個中部重鎮還會借著高鐵的東風、龐大的基建與教育的力量,繼續發展下去。
4.杭州
在浙江省內,沒有可以與杭州競爭的城市,而浙江又是新時期市場經濟的發祥地,在杭州西湖周邊風景勝地,除了各種療養所、政府軍隊學校等機構,基本上都是操著浙江各地口音的“老板”們。
而在杭州城區,則可以聽到各地口音,在一財公布的截止到2014年的35個城市排名中,杭州排名第15位,實際當地人感覺會更多,因為西湖邊上已成交通要通,堵車與北京有的一拼。這座城市從圍繞西湖,改為圍繞錢塘江。
杭州
由于企業主多,杭州的財富沉淀很深。在長三角除上海以外的重要城市中,杭州的GDP總量最高、居民本外幣存款最多。2015年GDP總量達到10053.58億元,人均本外幣存款為33.12萬元,都略高于南京。如果算是單獨的國家的話,已經可以列入發達國家行列了。近兩年南京、合肥房價狂漲,但杭州并沒有怎么漲,是因為杭州房價已經漲到不耐煩了,早就躋身房價的1.5線城市了。
在轉型的過程中,杭州鋼鐵廠出問題,對杭州影響并不大,不像鞍山鋼鐵廠,因為此地經濟增量,足以消化轉型陣痛。
這座旅游城市已經成為人口多到吱嘎作響的經濟重鎮,有著不小的野心,絕不愿意成為上海的附庸。現在電商重鎮除了深圳,就是杭州,在我參觀過的創意產業園中,杭州相當活躍。現在各個地方普遍鋪開金融小鎮、特色小鎮,成為杭州的有益補充,連烏鎮都成為一個房價挺高、雜揉水鄉與現代色彩的特色IP了。
杭州也有問題,市內交通規劃并不通暢,高等教育也落后于南京、合肥等城市。杭州僅有39所高校,遠低于合肥的60所與南京的39所,在校大學生人數與研究生人數也遠遠不及合肥、南京,這對于杭州來說是個隱患。當然,杭州可以通過環境與財富吸引其他地方的人才入駐,這是現在正在做的事。
5.合肥
合肥最近半年以房價增速居全國第一而威震四方,這是補漲,在長三角地區的省會城市中,現在輪到合肥了。并且,合肥的土地政策等非常明智的。
合肥
合肥發展較快,2005年GDP為853億元,2015年為5660.3億元,十年增長6.63倍。2016年2016年上半年,安徽省生產總值11028.5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8.6%,合肥2575.5億元,按可比價增長9.4%。關鍵是服務業在提升,服務業對GDP的貢獻超過工業,說明這個城市進入有活力的細分發展時代,而不是幾家央企“企業辦社會”包打天下,辦死了社會。
在長三角省會城市中,合肥是發展較為落后的一座城市,底子不厚。本外幣存款在長三角省會城市中排名最低,并且是低一半以上。以2015年的數據看,本外幣存款總量11193.71億元,人均本外幣存款是14.37萬元,跟南京、杭州人均33萬元沒法比。
從2009年到2014年,合肥人口流入在全國35個城市中排名倒數第七,五年流入34萬人,說明合肥對全國人民的吸引力還比較弱,存在感主要是在省內,現在逐漸向長三角滲透。
但合肥有一項優勢,在長三角省會城市中,合肥的高校數量是最多的,比南京多7所,比杭州多21所!合肥得到了排名靠前的中科大,這才有了科大訊飛等公司,合肥經濟騰飛時人才儲備較優厚。
雖然合肥的經濟增長、人口增長不如天津等城市,但從存地感和經濟腹地來看,還是把合肥列入了看多城市序列。
6.鄭州
毫無疑問,鄭州已經成為中原最受人關注的城市。
鄭州跟武漢一樣,是高速軌道交通上的城市,有七條以上高鐵經過,鄭州是最受益于鐵路發展的城市,孫中山先生的鐵路夢想,今天在鄭州這座城市身上得到了體現。除此之外,鄭州與武漢爭奪的航空樞紐地位,圍繞臨空新城的布局,有可能再次上演鄭東新區發展的輝煌史。
鄭州
以往河南的人口結構不合理,兒童多、老年人多,到了青壯年時期,散落到其他城市群打工去了,這是一個向外輸出人口紅利的地區。但近些年,人口流動有了變化,青壯年人口占比上升。
根據35個城市的人口流入數據,從2009年到2014年,鄭州流入人口排名高居第6位,起碼是河南省內最具有吸引力的城市。
得益于產業轉型與制造業西遷,鄭州工業發展引人關注。根據《經濟學人》信息部(EUI)去年8月發布的信息,鄭州這個人口高密度地區的產品出口年度復合增長率已經達到53%,在EUI指數中排列第二。2005年,鄭州GDP為1650億元,2015年為7315.2億元,十年增長了44.3倍。鄭州高校數量56所,不如南京、武漢,但高于天津,大學生在校人數高于成都,低于武漢。換句話說,鄭州擁有人口與人才兩方面的優勢。
鄭州的劣勢也很明顯,市場經濟發展滯后,使得規范的市場經濟發展還需要很長的時間,無論是乞討、假文物、金融規范化等方面,名聲并不算太好。從文化上來說,中原地帶的商業文明在近代已經較為落后,現在需要有奮起直追的過程。雖然有一定的教育資源優勢,但未受過專業訓練的勞動力更為龐大,需要十年以上的培訓過程,才能形成訓練有素的勞動力群體。
7.成都
四川省內,現在沒有、將來也沒有可以與成都競爭的城市,以前可以競爭的重慶已經被劃出四川,成為獨立的行政區。
成都是個適合人居的城市,其小麻將與酒吧之風相得益彰,并不奇怪,每年的超男超女比賽有那么多人來自四川。
成都
似乎與東部沿海地區的創新無緣,但成都有個行業與吃喝玩樂密切相關,那就是游戲。據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2015年底,成都高新區已聚集游戲企業400余家,全年實現銷售收入82.4億,同比增幅35.97%。近3年來,活躍在成都范圍內以移動互聯網、游戲為投資方向的基金不下30支,包括經緯創投、聯想之星、德迅資本、凱晟資本、IDG、真格基金、寶利來、富坤創投等。當然,也存在著小散亂、倒閉多的情況,但產業鏈條已經發展起來。
成都的房地產價格在省會城市里并不“養眼”,主因是推地多、庫存量大,今年上半年住宅有所好轉,據四川中原地產2016半年報數據顯示:上半年主城區商品住宅供應面積434.01萬㎡,環比下降18.85%,同比下降20.62%;成交面積466.75萬㎡,環比下滑1.42%,同比上漲11.88%。2016年上半年成都樓市意外呈現出暖意,也只是微暖,而商業地產依然是成都的老大難問題。
商業地產讓人頭痛。據四川中原地產2016半年報數據顯示,成都商業庫存仍高。商鋪存量1273萬㎡,去化周期7年;寫字樓存量332㎡,去化周期6年;公寓存量357萬㎡,去化周期3年。
成都常住人口從2005年到2015年,十年增長244.8萬;成都高校多達56所,與鄭州持平。在校研究生高達7.85萬人,說明當地的研發力量較強。成都的本外幣存款人均在20.11萬,遠高于合肥,與東部沿海地區基本持平,并且消費的意愿非常強。
四川9月初新設自貿區,四川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表示,自貿試驗區將主要設在成都,這對于成都來說,屬如虎添翼。
8.重慶
與成都一慣不對眼的重慶獨立成市,是中國最大的直轄市,土地資源是直轄市里最多的,可以理解,因為周邊是大農村。
重慶這幾年非常耀眼,因為GDP增速非常快,幾乎快成了一個神話。2016年上半年31省市GDP同比增速數據顯示,西藏、重慶、貴州3個省市該項指標領跑全國,GDP增速分別為10.6%、10.6%、10.5%,重慶已經十個季度保持經濟增長速度位于全國前列。
重慶
重慶的金融、投資等均位居全國前列。但重慶基數低,從財富積累看,重慶本幣外存款總額與成都相差無幾,一算人均就非常糟糕,只有成都的47%,奇怪的是重慶的消費并不差,說明此地貧富差距還是比較嚴重。
重慶去年常住人口3016.55萬人,是成都的1倍上,普通高校比成都多8所,但在校研究生人數不如成都。
在西南地區,成都、重慶是通向中東、歐洲與東部的三個交通節點,就此融入了全球經濟。重慶文化極有特點,解放碑的時尚在全國小有名聲,此地穿梭的長江大橋,預示了近幾年重慶的經濟底線何在。
9.天津
天津是個很長時間沒有存在感的直轄市,主因是離北京太近,虹吸效應吸走了大部分資源。以往的商業之都,到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街面上已經不忍直視。
天津
天津入選的理由是,北京資源真的盛不住開始外溢了,天津這座城市從谷底翻身。天津去年GDP增長9.3%,基本與重慶并駕齊驅。但天津的劣勢在于,雖然人均GDP在2011年超過了原來的老大上海,但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上海相比有不小的距離,天津的GDP并沒有很好地轉化為居民收入,而是成為重大項目的投資,這是一個政府主導意志甚至比上海更強的城市,這不是一件值得夸耀的事,為未來的發展埋了幾顆地雷。
天津去年本外幣存款總額28149.37元,人均18.20萬元,低于南京等城市,高于重慶,這與天津給人的印象相同,不如其他東部沿海地區,過得還可以。但考慮到重化工業較多,轉型仍然是件非常辛苦的工作。天津自貿區落子,進口車等銷售一直在全國獨樹一幟。
京津冀一體化,北京不能獨立支撐一個城市群,北京周邊的衛星城與天津是最受益的城市。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中,天津定位非常清晰: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金融創新運營示范區、改革開放先行區,其本意似乎是想要回到曾經的北方金融中心、商業中心、航運中心的定位上。我曾經去過天津高新區,政府效率還算不錯。天津普通高校55所,比成都僅少一所,教育資源算是相當的豐富。
對于天津來說,最難的問題是重建獨立品格,以及市場化的深入。
10.廈門
廈門人口數量無法與一些省會城市媲美,架不住海邊城市月白風清、頗具風情,最近的房價漲勢顯示,福建最受歡迎的城市只有一個——廈門。
廈門
從2009年到2014年,廈門常住人口增加了139萬,在全國35個城市中排名第11位,五年增加了33萬左右,這數據來看,這座城市居民富裕,有雄厚的財富根基,消費實力強勁。
廈門算是個特色旅游城市,與大理等特色旅游城市相比,腹地更廣,工業基礎更發達,與臺灣經濟對接的首個獲益城市。步入廈門機場,小巧、規劃合理、高效,跟廈門城市一樣具有特色,與其他城市一味貪大的巨無霸規劃完全不同。
廈門是海上與陸上絲綢之路的結合點,根據廈門市政府今年出臺的《廈蓉歐班列國家物流新通道建設工作方案》,今年廈蓉歐班列計劃發運100列、4500個集裝箱,貨值40億元。預計到2020年,將實現全年對開2000列,8萬個集裝箱,貨值783億元。
這張藍圖顯示嵌入全球經濟的可能路徑,但廈門目前經濟仍然遭遇到制造業轉型的陣痛,以及令人擔憂的通信等行業的異常增長。
東北與西北由于資源、轉型以及市場化的總體缺失,此次均不入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