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興看到南充走出了獨具西部特色的城鎮化示范路子。”在第七屆C21論壇的腦力激蕩中,四川省住建廳副廳長樊晟作了《走具有四川特色的就地就近城鎮化路子》主題演講。
今年3月3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此規劃一出,有專家認為,成渝城市群將作為新型城鎮化的“新常態”,將引領西部走出一條有別于東部的本地化城鎮特色道路。在主題演講中,針對上述議題,樊晟展開了深入的探討,向參會嘉賓剖析了我省當前“就地就近城鎮化”特色道路。
樊晟在演講中盛贊,作為成渝城市群規劃通過后首個以成渝城市群為主題的大型論壇,本次第七屆C21論壇以“成渝城市群”為主題并第一次走出成都,選擇“千年綢都”——南充,充分體現了華西都市報和南充市的戰略眼光,展示了主流媒體對接國家“一帶一路”和《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重大戰略的積極作為。
經濟新常態
成渝城市群迎來城鎮化新機遇
自今年3月30日,《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正式獲批以來,作為中央批復的第四個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備受關注。
放眼全國,成渝城市群是我國西部少有的經濟相對發達、人口和城鎮分布密集、綜合實力較強的區域之一,處在國家構建“兩橫三縱”空間開發格局的主軸線上,是促進東中西部協同互動發展的重要力量,也是輻射帶動西部地區發展的重要地區,是我國面向中亞、西亞、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的開放前沿。
成渝城市群特殊的戰略定位,決定了其在全國經濟發展、對外開放、城鎮化和改革創新等戰略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樊晟談到,在經濟新常態下,我國發達地區降低了對農民工的需求,已經出現大量農業轉移人口返鄉就業創業的趨勢。在此背景下,走就地就近城鎮化道路是成渝城市群的典型特征。
一組數據展示了成渝城市群城鎮化發展階段。2015年,重慶市城鎮化率為60.94%,成都市城鎮化率則較高,接近70%,成渝城市群其他中小城市多數都在50%左右。“十三五”期間,四川有約500萬農村人口需要轉移,就地就近城鎮化發展潛力大。整體而言,成渝城市群城鎮化水平與全國城鎮化平均水平相近,尚處于快速發展的階段,城鎮化水平還有較大提升空間。
樊晟表示,未來中國城鎮化的主戰場在中西部地區,就地就近城鎮化將是主要的城鎮化模式。因此,成渝城市群將在這種城鎮化模式上進行探索創新,為全國城鎮化積累經驗。尤其是目前,四川已經走出了一條可行的示范路子。
“鎮”興四川
為農村人口轉移提供充足空間
現代化的歷史就是鄉村城鎮化的歷史。小城鎮居于鄉之首、城之尾,在推進新型城鎮化過程中意義重大。
樊晟充滿感情地說,城鎮化不是簡單的城鎮人口數字增加,關鍵在于讓愿意留在城市生活的農村人口真正融入城市,這也許不是一代人能夠解決的,我們將眼光放長遠,做好通過幾代人的努力干好這件事的準備。為此,四川在全國率先開展了“百鎮建設”行動。
在四川48.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著2032個小城鎮。2013年,四川開始排兵布“鎮”,啟動“百鎮建設行動”,分三批納入300個試點鎮,通過加大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投入,改善和提升城鎮承載能力和吸納能力。
3年過去了,300個試點鎮競相發展,一批工業強鎮、商貿重鎮、旅游名鎮脫穎而出……四川通過上述小城鎮建設,有力推動了農民工就地就近城鎮化進程,在落實中央“引導約1億人在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中,四川走在了前列。
作為四川城鎮化最重要也是最薄弱的一環,小城鎮建設,也成為實施多點多極支撐發展戰略、夯實底部基礎的重要部分,將推動我省構建合理的城鎮體系。
截至目前,四川堅持以四大城市群為主體形態,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化路徑,承載力較強的宜居宜商宜業城鎮不斷涌現,已形成了由1個特大城市、3個大城市、8個中等城市、141個小城市和1531個小城鎮構成的省域城鎮體系,為省內轉移農村剩余人口提供了充足的載體空間。
留得住人
走出獨具西部特色城鎮化道路
有了“就地就近”城鎮化的載體空間,更迫切的問題是怎樣留住人。“城鎮化的根本是留得住人,讓愿意在城市生活的農村轉移人口真正融入城市。”樊晟說,為了回答這個問題,四川在全國推出了多項創舉,包括連續多年推進“農民工住房保障行動”、眉山試點“農民安家貸”等。
據悉,在新型城鎮化的過程中,為農民工提供住房保障,有助于推進這部分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自2013年以來,四川實施“農民工住房保障行動”將公共租賃住房的30%定向供應給農民工,到去年底,已向20萬農民工提供了公共租賃住房6萬余套。
“我們將城鎮化離不開‘三保障、一融入’,即就業保障、住房保障和公共服務保障,最關鍵的一融入,是讓農村人口融入城市生活。”樊晟說,四川的“就地就近”城鎮化道路正是考慮到了農村人口融入城市的問題,這也是符合四川省情和需要的新型城鎮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