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青島將提高城鎮化發展水平和發展質量作為加快經濟轉型升級、建設宜居幸福青島的重要舉措,并且制訂了《青島市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確定了“全域統籌、三城聯動、軸帶展開、生態間隔、組團發展”的發展戰略。
昨日,記者從青島市統計局獲悉,我市常住人口城鎮化水平由2010年末的65.81%提高至2015年末的69.99%,提高4.18個百分點,與“十一五”時期相比,增幅提高1.57個百分點。據各項指標顯示,我市城鎮綜合承載能力明顯增強。
2015年城鎮人口636.70萬人
據青島市統計局顯示,“十二五”時期,全市經濟社會的持續較快發展和新型城鎮化的有效推進,助推城鎮化水平顯著提高。全市常住人口城鎮化水平由2010年末的65.81%提高至2015年末的69.99%,提高4.18個百分點,與“十一五”時期相比,增幅提高1.57個百分點。城鎮化年均提升幅度為0.84個百分點,比“十一五”時期年均增幅提高0.32個百分點,呈現出整體加速推進的良好發展態勢。
城鎮區域不斷擴大。近年來,我市堅持全域統籌,城鎮輻射帶動能力增強,城鎮區域不斷擴張。僅2013年以來,全市就新增城鎮屬性村居144個,擴張速度較快。全市建成區面積由2013年末的469.6平方公里擴大至2015年末的570平方公里,年均擴大7.1%。
城鎮區域功能的不斷完善,人口承載力的增強,促使城鎮人口規模擴大。2015年末,我市有城鎮人口636.70萬人,比2010年末增加63.16萬人,年均增加12.63萬人,年均增速為2.11%,快于總人口增速1.25個百分點,城鎮人口呈快速聚集趨勢。
城鎮化進程中市政基礎設施服務全覆蓋,2015年城鎮用水和燃氣普及率均達到了100%,顯示了政府對人居環境建設的重視。交通基礎設施方面,城鄉道路建設快速推進,居民出行日益便捷。城市綠地建設方面,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從2010年的43.38%提高到2015年的44.70%,城市綠化水平與質量逐年提高,改善了城市環境,提高了城市品質。城市人均住房面積在2015年達到32平方米,較2010年增長16.7%,各項指標顯示我市的城鎮綜合承載能力明顯增強。
城鎮就業以第三產業為主
目前,全市勞動力在第三產業就業的比重達43.3%,其中城鎮區域比重為五成多,已超過第二產業。市南、市北、李滄、嶗山四區都有超過50%的就業人口被第三產業吸納,市南區更有超過八成的勞動力在第三產業工作。從具體行業來看,市南和市北兩區吸納勞動力最多的均是批發和零售業。隨著三次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青島市特別是市區的勞動力,將主要以從事服務業為主。
根據IU、NU比國際標準值法計算,目前青島市IU比為0.423,NU比為1.170,表明我市城鎮化與工業化發展比較協調。
青島將繼續加大投資,強化鐵路、地鐵、機場等大項目建設,擴大城鎮地域輻射帶動作用,有效連接城市、鄉鎮與農村,帶動全域發展,進一步夯實和完善城鎮化基礎建設,提高城鎮承載力;堅持以人為本、質量為本,突出抓好“人口”城鎮化、“地域”城鎮化、“新型”城鎮化。
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1000萬左右
《青島市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簡稱規劃)作為指導全市城鎮化健康發展的宏觀性、戰略性、基礎性規劃,將合理引導人口流動,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穩步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
據規劃,到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達到1000萬左右,城鎮化率達到75%左右。加快農業轉移人口的市民化進程,努力實現170萬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存量和增量)落戶城鎮,其中本地轉移人口落戶80萬左右,外地轉移人口落戶90萬左右。
堅持政府主導、規劃引導、尊重民意、市場運作的原則,健全完善工作推進和政策支持機制,統籌推進城中村改造、集體資產改制和社會保障均等化 “兩改一化”,促進“村民市民化”,逐步實現土地性質轉為國有、集體經濟轉為公司制運營、村民轉為城鎮居民。到2020年,基本完成六區四市建成區范圍內的164個城中村改造,實現32.3萬城中村居民市民化。
同時,采取改造與整治相結合的方式,至2020年逐步完成全市8.7萬戶棚戶區的改造任務,使居民住房條件明顯改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水平不斷提升。
在加快戶籍制度改革的同時,創新和完善人口服務和管理制度,逐步消除城鄉區域間戶籍壁壘,逐步實現跨部門、跨區域信息整合和共享,以此為基礎建設覆蓋全市、安全可靠的人口綜合信息庫。
名詞解釋
城鎮化IU、NU比國際標準值法是用以衡量城鎮化建設速度是否與工業化建設協調的通用方法。 IU比是指勞動力工業化率 (即工業勞動力占總勞動力的比重)與城鎮化率的比值;NU比是指勞動力非農化率(即非農產業勞動力占總勞動力的比重)與城鎮化率的比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