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購令下商業地產大飛躍
去年以來,中央連續出臺住宅地產調控政策,包括新國八條、地方限購令等政策陸續發布給住宅地產施加了很大壓力,商業地產反而成為幸運兒,成為交投熱點。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0年,商品房銷售額5.25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8.3%,其中商品住宅銷售額增長14.4%,辦公樓和商業營業用房分別增長31.2%和46.3%.另外,《2010-2011中國商業地產發展報告》數據顯示,2010年全國商業地產中的商業營業用房投資高達5598.8億元,辦公用房的投資高達180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4 .2%和31.1%,其中商業營業用房增幅超過住宅的32.9%.
事實上,在住宅受嚴控的情況下,開發商已經磨刀霍霍。在近期舉行的合生創展2010年業績發布會上,合生創展集團總裁薛虎就預計,未來3年內商業地產項目的業績將達到集團總營業額的30%.金地的2010年業績發布會也同樣出現了關于商業地產的豪言壯語:在今后五年,金地希望每年在商業地產領域的投資額度保持在集團總投資額的20%左右。“到2015年,金地的商業地產基本相當于再造一個今天的金地。”金地董事長凌克如是說。另外,萬科、保利、恒 大、華潤等地產大鱷也都有了各自的商業地產發展目標。
“排名前20名的開發商都進入商業地產,現在整個行業是處于大發展和大躍進的時代。”金地商業地產公司常務副總裁潘韜說。另據了解,目前零售商、保險公司和外資都視商業地產為香餑餑,爭先開發或投資商業地產。
消費力推動進入黃金期
在潘韜看來,商業地產進入黃金發展期首先是由于城市化進程的推動,住宅受嚴控只是加快了商業地產的發展。“去年年底我國城市化率達49%.所有西方發達國家城市化率超過50%的時候,就是這個國家的住宅房地產告別高利潤時代的時候,住宅房地產開始進入緩慢下降的通道,使利潤空間不斷地被壓縮,回到正常的水平。這也將促進商業地產進入黃金發展時期,就是說現在商業地產不火都不可能。”潘韜分析。
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黃國雄進一步分析,照目前城市化的進程,每年大約有1500萬-2500萬人進入城市,成為新的城市人口。這些至少每年要增加商業地產需求1500萬到2000萬平方米,而且在不斷地推進不斷地增加,給商業地產帶來巨大前景。
實際上,中國不斷提高的消費能力也讓商業地產繁榮成為必然。“中國社會零售業的增長率一直保持16%的增長,這個數字也是相當于上世紀50年代的美國,60年代的日本和70年代的韓國。”潘韜認為,2010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15萬億元,同比增長18.4%,中國已經進入了消費時代,也進入了商業地產黃金發展的時期。
“今后5到10年,商業地產迎來了優越的發展環境。”中國城市商業網點建設管理聯合會會長梁任堪指出,十二五規劃把擴大內需放在首位,就是要提高消費能力。有專家預測,中國可能在十二五規劃末期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消費市場。而目前國內商業地產的整體持有率還不足5%,離20%的期望值很遠,因此商業地產有一個較大的發展空間。
城市綜合體成主流模式
縱觀去年以來的商業地產開發,城市綜合體已經成為主流開發模式,甚至提出了“誰擁有城市綜合體,誰就擁有城市未來”的口號。萬達、中糧集團、寶龍地產、恒隆地產等商業地產大鱷都已經大肆以城市綜合體加速擴張,如萬達集團2011年將上馬17個萬達廣場;中糧集團董事長寧高寧去年就宣布,未來2-3年在全國復制10個以上大悅城,5-10年將在國內大中型城市布局約20個大悅城。
“城市化背景下的中國城市綜合體開發已經成為趨勢力量。”上海證大房產董事、上海證大外灘國際金融服務中心置業有限公司總裁吳洋認為,由于城市綜合體會帶動項目地塊的價值提升,以及同區域的土地價值、建筑價值、產業價值和價格的提升,同樣會帶動整個城市房地產業的價值提升。尤其是三四線城市,國內的優秀品牌的城市綜合體開發之后,馬上會帶動周邊的產業。因而地方政府非常歡迎城市綜合體的開發。
誠如吳洋所言,去年底由于白云萬達廣場開業,白云新城的樓面地價旋即破兩萬,創下廣州樓面地價新記錄。在京基集團總經理巴根看來,城市綜合體不僅政府歡迎,開發商也樂意,原因在城市綜合體既能實現短期現金回籠,也能實現長期資金回報:城市綜合體里的住宅可以解決資金快速回籠問題,酒店、商鋪等商業部分可以持續享受長期的資金回報,寫字樓則兩者兼而有之,就看如何取舍。
五年后商業地產或遭調控
與會專家在探討商業地產熱的同時,也同時進行了冷思考。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黃國雄就認為,住宅開發商、零售商和保險公司等多方介入商業地產開發,目前也出現了一些泡沫,造成了部分土地的過度開發。如有200多萬人口的城市提出要建設100個綜合體。如果以10萬人支撐一個城市綜合體的話,100個就要1000萬人口,這就過度開發了,會影響整體的運營效率。
有專家認為開發商一窩蜂進軍商業地產會造成泡沫,導致政府調控。“我覺得隨著商業地產的快速發展,不久的未來,黨中央和政府都會注意到這個領域和行業,也會進行調控,我個人認為是5年。”金地商業地產公司常務副總裁潘韜認為,如果政府出手調控了,大家都沒有好日子過了,因而對開發商來說要堅持品質,不要過度開發。
采寫:南都記者詹奇岳 實習生江雨然
名詞解釋
“城市綜合體”就是將城市中的商業、辦公、居住、旅店、展覽、餐飲、會議、文娛和交通等城市生活空間的三項以上進行組合,并在各部分間建立一種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動關系,從而形成一個多功能、高效率的綜合體。
怎樣做好商業地產?
雖然本次論壇沒有專門針對“怎樣做好商業地產”進行討論,但從專家們的發言中也可以尋出蛛絲馬跡,可總結為公司戰略、政府關系、城市策略和規劃設計四方面。
焦點
公司戰略
解決好產品問題
九洲遠景商業管理機構戰略顧問副總裁許煥升認為,商業地產投資比較大、回收期比較長。對于這樣的行業企業要發展好,必須清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和運作什么產品。也就是說商業地產的戰略要明晰。
企業在開發和定好戰略之后就必須解決產品的問題:作為一家企業你具備什么樣的優勢?有什么樣的能力?適合開發什么樣的產品?另外,產品也間接決定企業要拿什么商業地塊。
政府關系
談好優惠和配套
金地商業地產公司常務副總裁潘韜指出,做商業地產的很多成本,前期跟政府不談好,后期會一個一個地表露出來。其實每一個政府對商業都是有稅收優惠的,而且從區縣市甚至省每一個級都有優惠,你在拿地之前一定要跟政府談到稅收問題,這個是降低成本提高利潤的辦法。還有,做一個大型的城市綜合體,門口至少有七八條公交線,這個時候就需要跟政府談。拿地的時候跟政府談,政府會跟你設置,如果你開業之后再來談就門都沒有。如果因交通配套不夠而自己設置免費公交,成本就要增加不少。
在商業地產這個領域,跟政府拿地談判是最好的成本控制。建議企業在拿地之前,很多的配套設計是政府可給可不給的,都要一一列出來,管政府一一地提。有一些重復建設,政府會不管不顧,因而一定要跟政府談到相對的惡性競爭的事情,在布局上給政府打好預防針。
城市策略
一定要本地化
上海證大房產董事吳洋分析,在不同的地段區域有不同的消費模式,不同的文化背景要沿著不同的辦法做。在進行一個大的商業地產開發的時候,首先要認清城市的發展方向,第二個是研究消費需求。百思買全球副總裁王健認同吳洋的看法,百思買在進入中國5年以后,在今年2月份把上海所有的百思買關掉就是吃了沒本地化,照搬美國模式的虧。因而他認為,不管是開發商還是商家,每進入一個地區和城市,一定要本地化,適合當地消費習慣,如果放棄了本地化,有可能會讓我們有機會的,變成沒有機會的。
規劃設計
以消費者為導向
大潤發中國區發展部總經理洪萬康建議,做商業地產的時候,先招租確定客戶,按照客戶的要求,行業的標準來設計,如果未來經營不善他不做了,別的人來了之后還可以做。很多地產公司把商業樓建好了,找不到合作伙伴,最后發現需要拆改的地方很多,最后不得不進行改造,造成了很多的浪費。而在具體設計上,他認為應該以消費者為導向:汽車怎么進來、消費者怎么進來、停車停在哪里和消費者需要什么等。只要人民來了,幣也就來了。北京和美商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穆建瑋認為,主力店要跟開發商共同建設商業體。主力店要學紅星美凱龍,一定要前期的時候就要派人來支持,與開發商共同設計一個城市綜合體,把規劃做在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