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川全國政協委員熱議城鄉統籌
文/ 王歡
在全國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上,城鄉統籌問題受到駐川全國政協委員們的關注。他們認為,城鄉統籌發展,不僅僅是硬件設施的建設,更要通過體制機制創新,促進產業政策、公共服務等要素在城鄉之間合理調配,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過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軟件”比“硬件”更重要。
關鍵要形成六大機制
“統籌城鄉發展,最根本的是要建立統籌發展的體制機制。”成都市政協主席劉佩智委員認為,實現城鄉統籌發展的目標,不僅要繼續加大對基礎設施的投入,更重要的是破除機制、體制障礙,激發農村、農業經濟社會發展的內部活力,探索區域協調發展的新模式。
“在此過程中,關鍵要形成六大機制。”委員們建議:要建立為生產生活奠定物質基礎的生態環境統籌機制,推動社會生產力提高、經濟增長、社會繁榮的產業協調發展機制,為城鄉居民提供更多就業崗位、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就業統籌機制,為生產活動提供物質要素投入的資源、能源統籌配置機制,有效縮小城鄉差距、實現公平分配的城鄉公共產品供給機制和政府政策、法規的統籌保障機制。“這也是統籌城鄉發展的主要內容。”
讓農村成為吸聚資金、技術等要素的洼地
改變城鄉經濟發展“長短腿”情況,關鍵要把“短腿”拉長,加快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互動發展。從何入手?
“任何區域和產業的發展都需要大量資金投入,而農村不僅缺少資金,還存在資金向城市倒流的現象。”李鈾委員建議:應推進農村投融資體制改革,建立有利于農村發展的資金支持政策,如設立統籌城鄉產業投資基金,為現代農業發展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籌集資金;設立各類農副產品期貨交易市場,使農民和農業企業實現套期保值,抵御市場風險;在農村金融市場引入競爭機制,開展村鎮銀行、農村信貸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及小額信貸組織試點等,都是讓農村獲得發展所需資金的有益探索。
怎樣讓農村具備造血功能?帶著對成都市統籌城鄉綜合改革探索的思考,劉佩智委員建議,關鍵是把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作為重大戰略部署,增強農村農業發展的動力和活力。要著力做好三件事:在明晰農村集體土地和農村房屋等所有權、使用權的基礎上,探索土地承包經營權長久不變和農村宅基地有償使用的辦法;按照依法自愿有償原則,在不改變土地性質和用途、不損害農民權益的前提下,建立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在嚴格保護耕地總量不變、質量不下降的前提下,探索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同時允許農民和集體經濟組織對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以多種方式參與開發經營并保障農民合法權益。“總之,要通過改革,讓農村成為吸聚資金、技術等要素的洼地!”
統籌城鄉公共服務體系至關重要
“逐步實行中等職業教育免費,今年先從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涉農專業做起。”看到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這句話,李鈾頗為興奮:“雖只是一句話,但卻是促進城鄉教育統籌發展的一大步!”
推進城鄉公共服務均衡化,一直是委員們關注的焦點。“統籌城鄉公共服務體系對于健康推進城鄉統籌發展至關重要。”陳放委員話出有因:城市化是推進城鄉統籌發展的重要途徑和必然選擇,但要避免走入城市發展拉美化誤區,讓進城農民真正成為城市主人,而不是城市雇工和城市貧民,前提是要讓他們均衡享受就業、教育、醫療等社會公共服務。
“首先是提供就業服務。”委員們獻策:在制定惠及全體勞動者職業培訓政策的基礎上,建立城鄉統一的就業服務工作制度和勞動就業管理辦法,推動城鄉就業統籌發展。
同時要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特別是要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基礎上,完善農民工醫療保險制度,將條件好、工作穩定的農民工納入城鎮醫療保障體系,對其余農民工,則可只建社會統籌、不建個人賬戶,實行低門檻、保大病、管當期的辦法等。健全農民養老機制,實現城鄉養老保險制度的銜接和轉換。(來源:四川在線-四川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