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網訊 在城市化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大學危機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唐鈞看來,校園安全管理的過程中,風險事件一旦轉變為現實的危機事件,極有可能導致極其惡劣的社會影響。為了盡可能避免風險事件發生,必須將風險管理的關口前移,全面識別風險,排查風險隱患,及時發布風險預警,主動防范風險。
唐鈞表示,傳統上,學校的安全保衛工作以學校的圍墻為邊界,但當前學校危機逐步呈現出無邊界的特征,集中表現在兩個方面:學校管轄物理范圍擴大化和學校管理事務擴大化。傳統學校安全是在相對封閉的環境和既定的框架下開展安全保衛工作,但當前學校與社會存在日益頻繁的人員交流、物資交換、信息溝通等活動,學校并非封閉的實體,學校管理對象呈現出開放性的特征,學校由傳統上相對單一和封閉的教育機構,逐漸轉變為面向社會的窗口行業。在學校的教育教學和管理取得良好成效的同時,學校的安全穩定工作也暴露出種種隱患。唐鈞表示,學校風險治理的成效差,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校園惡性事件頻發和校園危機事件不斷呈現出新形式和新特點。
唐鈞認為,從更深層的角度來看,悲劇的發生與學校“生存教育”的缺失有一定的關聯。目前學生安全能力培養存在五大問題:制度方面缺少常態化,意識方面淡漠風險管理,多方主體相互推諉,教育手段缺乏趣味,管理操作難見成效。他表示,應試教育的現狀,使得安全教育在制度上遭遇缺失。我們國家的安全教育基本處于無組織的散落在中小學課本的“閱讀材料”之中的狀態。安全教育的制度缺失帶來的直接后果就是,社會各方面對安全防范意識重視不足,導致社會層面的安全教育存在“運動型”宣傳模式的問題。學校應當是安全教育的重要主體之一,但學校安全教育在意識上、課程設置上、教育方式上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亟待解決。“培養學生安全能力應該是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通過講課的方式教授‘應知’的知識,通過演練的方式培養‘應會’的技能,來有效培養學生自救、互助的技能。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根據本地常發、易亡的危機事件開展有針對性的風險管理,形成應對突發事件的制度化體系。同時,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都應該共同出力,各司其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