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技術和商業模式催生了新的環境,臨時職位日漸普遍。一些公司為了開展短期項目,雇傭一些非合同制的“獨立員工”逐漸普遍,“零工經濟”應運而生。“零工經濟”是剝奪了員工的權利和安全感,還是為提振不景氣的就業市場提供了亟需的支持?在2016夏季達沃斯論壇上,多位專家對此進行了解釋。(6月26日新華社)
對120多個國家的調研表明,全球有13%的勞動力從事“零工”,50%從事全職工作,并且“零工經濟”的工作機會更多的是網上提供,越來越多以前沒有工作的人和對全職工作厭倦的人開始轉向“零工經濟”。
“零工經濟”的好處,對于企業來說,可以有效開發人力資源,降低社會成本,獲得更好的發展機會;對于就業者來說,工作的靈活性和適應性,滿足了自主安排生活的需要;對于社會來說,可以有效地緩解全職人員的不足。優步中國表示,70%的優步司機是兼職司機,在出行高峰時段,兼職司機是全職司機的很好補充,兼職司機還能獲得額外的收入。
但是,在看到“零工經濟”好處的同時,也需要對其弊端有清醒的認識。相較于對自主安排工作的要求,仍有相當數量的勞動者,追求工作的穩定性。無論是公務員熱,還是大學生爭考城管、環衛工作,都是對工作穩定性追求的體現。工作的穩定性,往往意味著勞動者在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障方面有了充分的保障,這往往是構成企業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往往就是保障勞動者享受應有的社會保障。因此,如何界定企業需要的是全職人員還是零工人員,就非常關鍵。要防止企業以零工的形式消除應該承擔的社會保障成本。
其次,隨著“零工經濟”的盛行,也應該配套其勞動權益保障。“零工經濟”的雇主,是否應該承擔兼職者的社會保障,如何承擔,必須從法律上加以保障。“零工經濟”的出現,兼職將是不可避免的形式,這可以更好地人盡其才,也可以讓兼職者獲得更多的收入。但要保障兼職能夠順利進行,還必須保障八小時工作制落到實處,杜絕各種加班現象。而“零工經濟”的出現,也可以為加班找到更好的解決之道。
面對人力資源市場“零工經濟”的興起,政府所要做的,更多是是在做好用工規范的基礎上,提供信息支持,保證“零工經濟”從業者的合法權益,讓更多人享受到“零工經濟”帶來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