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某購房網站出現標價150萬元的學區房引來網友關注,因為這間所謂的“學區房”并非房屋,而是一條供院內其他住戶進進出出的過道。雖然中介聲稱不能居住,只可落戶,但據記者調查發現,這種奇葩學區房存在著諸多“不確定性”,市民若想購買應謹慎。記者查詢發現,除大耳胡同外,北京草廠橫胡同、香餌胡同、中毛家灣等地均有標為“學區房”的過道出售。(6月22日《北京晨報》)
每到畢業季,無論在我國一線城市,還是在二三線城市,學區房都會成為熱門話題。盡管價格居高不下,仍絲毫影響不了一些人的購房熱情,即使貴得離譜,仍不乏下手者。比如今年3月,北京一套11.4平米的學區房售價530萬,以每平米46萬的單價,創下近期學區房單價的記錄。而今,北京再爆10平米過道叫價150萬的奇聞,讓人感覺到的已經不只是驚嘆,而是荒唐了,因為它畢竟還不是房。難怪有不少網友大呼“漲了姿勢”。
對于這樣的所謂“學區房”,我情愿稱之為“學區過道”。這下最大的疑問就來了:過道能否予以自由買賣?上述新聞中的房屋管理局表示,如過道具有房屋所有權證,可以正常辦理買賣過戶。然而我國《物權法》規定:建筑區劃內的道路、公共場所、公用設施和物業管理用房屬業主共有。從這個法律條文來看,過道何來房屋所有權證?那些單獨出售的過道,或許是在《物權法》實施之前,連同房屋一起擁有了房屋所有權證,但在房地產買賣中,過道、門廳等屬于公共場所,這也是基本常識,一般不允許分割買賣,至少不能擅自進行買賣,因為你擁有產權,其他人卻擁有路權。現在,面對多處標稱為“學區房”的過道公然出售,竟然沒有哪個部門出面規范或干預,恐怕也頗為荒唐。
另一問題是,一條條過道被房產中介當作“學區房”來炒作,有的還得以公然出售,難道購買了過道也能落戶?對此,上述新聞給了我們一個交待:過道落戶存在著諸多“不確定性”,社區民警會親赴實地考察,如果發現落戶地實為過道,不能住人,可能不予落戶。假如社區民警不實地考察,豈不是有漏網之魚?因為一些過道上雖然沒有房屋,但房本上仍顯示為住宅,民警不考察,落戶者就有機可乘,出現非法落戶現象。正因過道落戶存在著諸多“不確定性”,房產中介拿過道當“學區房”大肆炒作與高價售賣,也存在著欺騙消費者的隱患,憑此,也當受到有效的制約。
正因“學區過道”的買賣交易,存在諸多疑問與不確定性,對于希望購買一套學區房,讓孩子接受相對優質的教育的家長而言,一定要具有風險意識,謹慎購買“學區過道”,否則可能被中介所忽悠,給自己平添意想不到的麻煩,還把一生或幾代人的積蓄砸進去了。雖然進了好學校,意味著能夠享受更為豐富的教育資源、更為優秀的師資力量、更為健康的校園文化,但家庭條件改善、家庭教育提升的重要性,遠大于擇校。
學區房的喧囂,不僅需要購房者冷靜對待,還需要教育部門真正執行多校劃片,將熱點小學、初中分散至每個片區。也需要相關部門打擊中介不負責任的炒作與誤導。一位研究學區房市場多年的專家曾表示,學區房表面看是買家和賣家的交易,可背后實際還站著一個“中介機構”,它們扮演著更關鍵的角色,每一輪的學區房價格波動前,總會巧合地先驚現一套“天價”掛牌房源。真不知道,中介炒完“學區房”,又炒“學區過道”,炒完“學區過道”,又炒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