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加速市場換技術 推進發展中國家城市化
文/王曉然
以往對高技術領域嚴防死守的發達國家在經濟危機彌漫全球的今天選擇放低姿態,擁抱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偌大的市場。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鄭新立日前在“2009跨國公司中國論壇”上闡述了這樣一個觀點:走出危機最重要的途徑可能是發達國家的資金技術與發展中國家的工業化、市場化之間發生的要素流動,它可能最終帶領全球走出這次危機。
中國加速技術資金注入
鄭新立不是提出這個觀點的第一人,此前各國經濟界專家都曾拋出這樣的預判。這個觀點意味著中國將支持技術流動,并加速資金流入世界各國。值得注意的是,鄭新立還表示,如果一季度危機未見底,政府將視具體情況進一步加大政府主導的投資力度,以及進一步擴大拉動內需的力度。“我們就是不差錢。”
擴大內需不差錢,境外技術采購也不差錢
2月27日,中國采購團完成歐洲四國的采購行程,從歐洲簽回130億美元的高新技術和先進設備。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認為,遇到經濟衰退、企業破產的緊張局勢,發達國家意識到,此時市場與訂單比什么都要重要。“以前我們談不下來的訂單,如今也較為輕松地拿下了。”
“發達國家市場急劇萎縮,發展中國家大規模的市場在此刻就尤顯誘人,何況如今的高新技術‘保質期’已大大縮短,如若不抓住機會出售,其他國家未必難以攻克,況且出售發展中國家所需要的技術已經不是某個國家的盤算。”白明說,特殊時期各國都會有市場的需求。
不僅僅是中國,印度、巴西等市場巨大的發展中國家,也都是重要參與者。
跨國公司需冷靜看待機遇
鄭新立說,發展中國家正處在工業化、城市化加速發展的進程中,他們巨大的需求,需要與跨國公司所掌握的資金、技術結合起來,才能變成現實的需求。
“這需要跨國公司通過創造性的經營活動,把技術和資金投向發展中國家,拉動新的需求。跨國公司在危機中能夠得到新的發展,同時給發展中國家以支持,加快推進發展中國家工業化、城市化的進程。”
在鄭新立眼里,這給中國的跨國公司帶來了很多機遇。而目前,并購是跨國公司投資他國最主要的方式。
但在白明看來,并購也不是容易的事情。上周五,通用汽車向德國及歐盟其他各國政府宣稱,其需要幾周以內獲得33億歐元(約合42億美元)資金扶持,否則將無力運營旗下歐寶子公司。“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公司尚且如此,其他跨國企業的日子也不會好過到哪兒去,這時候無論是我們并購他們,還是他們來并購我們,都需要勇氣和實力。”白明說。
同時,中國上汽接手韓國雙龍的慘淡結局歷歷在目,如果韓國雙龍破產期如約而至,上汽10億元資金將打水漂。
對于想走出去的中國企業而言,并購應多加考慮成本。外國企業員工工資高,如果解雇原有員工還需支付大量遣散費,處理不妥還可能招致對方國家工會的干預。
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將成立
如何鼓勵跨國公司投資并減輕風險?鄭新立透露,一個高級別的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正在籌備中。
它的任務將是為想來中國投資和想走出去投資的中外跨國公司提供咨詢服務,同時從事國際經濟問題的研究和交流。值得一提的是,它經國務院批準,總理親自批示同意,由原副總理曾培炎出任理事長。
設立這樣高級別的交流中心在中國還屬首例。目前我國最權威的交流中心要算商務部直屬的事業單位“中國國際經濟技術交流中心”。它也經國務院批準,成立于1983年,主要管理我國接受聯合國開發署和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以及聯合國志愿人員組織的對華合作。(來源:北京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