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體現一個城市的精神底蘊,和諧宜居之都的建設更需要文化的滋養。
昨天,在2016年“展望‘十三五’發展譜新篇”系列形勢政策第七場報告會上,市文化局黨組書記、局長陳冬表示,“十三五”時期,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將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為指引,以“標準化、均等化、社會化、數字化”為主線,以機制、資源、使用、經費“四統籌”為保障,在宏觀政策、設施標準、服務規范和創建水平四方面實現突破,大力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保障市民文化權益,實現首都文化民生,確保全體市民共享文化成果。
“十三五”時期,北京將以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為核心,以基層為重點,切實打造老百姓能看得著、摸得到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
首先,全力打造15分鐘文化服務圈,保障市民基本文化需求。北京市提升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和水平,主要是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的便利化、品牌化、數字化。以步行15分鐘為服務半徑,完善文化設施布局。依托社區(行政村)綜合文化室,拓展便民文化服務、社區交流功能空間,盡最大努力滿足市民的文化需求。
其次,北京市切實推進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滿足公眾對公益性文化設施向社會免費開放的期待。踏實做好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美術館三館免費開放工作,陸續推動全市體育館、科技館等公共文化設施實現免費開放。大力推動公益演出下基層服務,實施“星火工程”、“周末大舞臺”、“周末場演出計劃”等重點公益演出項目,基本形成了覆蓋全市城鄉、惠及全市人民的公益惠民演出體系。
北京一系列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將為群眾在自己身邊就能觸摸文化保駕護航,市民可以輕松地在生活中享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