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雅克蘭德設計有限公司總經理、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委員
今天的主題是“建筑文化”,各位談到建筑文化的時候,基本上認定建筑造型與傳統相關聯,保護延承造型有助傳統恢復。而我的理解,文化傳統能否保持,是生產生活的秩序和方式能否持續的后果。
我主要介紹兩個項目,第一個項目是在福建泉州惠安的崇武,關于惠安女文化的保護規劃。福建文化里的惠安女文化非常特殊,大量是糟粕,但惠女服飾作為一種文化符號是很有特色的,惠女服飾是適應近海作業的工作服裝,但近年來近海漁類幾近消失,近海作業量幾乎沒有,惠安女就不再穿原來的衣服了,因此我們認為要恢復惠安女傳統服飾的習慣,恢復近海捕撈作業應該是基礎。近海生物的營養大都來自于陸地土壤,或者這些土壤上生長的一些植被、微生物、海岸上腐爛的樹葉等被地表水帶到海邊,滋養了近岸的生物,滋養了小魚小蝦、貝殼等。現在一條寬闊的沿海公路切斷了這條生態鏈條,也阻擋了鳥類在山海間的種子運輸。如果能恢復從山到海的生態線,修復一條地表匯水自然地流至海岸線,另外,在沿海公路加植島式樹木,方便鳥類停轉,使它們持續帶來陸地的植物種子。通過這些努力,直接目標是修復海岸生態,間接地,也許惠女還會穿上傳統的服飾。
第二個項目是關于公共參與的。一所大學規建在一個村莊旁,規劃師的規劃非常宏偉,長長的一條景觀軸線,有很寬闊的運動場,有行政建筑、塔樓、宿舍樓,校園周圍是高高的圍墻環繞。然而村民在出讓土地后,被完全摒棄在新的發展秩序之外。在這個實驗里,嘗試讓村民來做同一個校園規劃,村民的提案里充滿妥協的精神。首先,他們接納大學,希望能通過開放運動場等公共設施讓學校與村民共同受益。更有一個提案說,大學根本不需要圍墻,實驗室或是教學樓可以相對集中,但是可否讓宿舍散布在村莊內,食堂、學校安保也可由村民代理,村莊變成大學村。我個人認為,這種人文主義的規劃比我們所有的設計師做得都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