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衛餐桌安全要健全市場規則
時間:2016-05-09 15:07:54
來源:紅網 作者:錢宗堯
5月7日,杭州媒體曝出湖州市警方查獲一假海蜇絲制作窩點,現場發現300余斤假海蜇絲,根據后續調查,有約10多噸假海蜇絲流向市場,長期食用這種假海蜇絲可能引發神經系統疾病。(5月8日《揚子晚報》)
本次事件一出,關于食品安全的問題再次進入公眾的視野。可以說,關于食品安全問題,社會上早已經是屢見不鮮,涉及的行業也十分廣泛,從肉禽蛋奶到米面糧油,可以說凡是我們入口的東西,都或多或少出過點事。關于食品安全的詞匯,相信很多人隨口就能說出幾個,比如瘦肉精、黃曲霉素、三聚氰胺還有早年的蘇丹紅。民以食為天,治理食品行業的呼聲在社會上非常強烈,有關部門也不止一次下力氣治理,但是食品問題還是層出不窮,這其中的問題,恐怕還要從市場規則找原因。
食物變成商品的過程中,每一個生產環節都牽扯著一個利益鏈條。拿牛奶為例,從奶源開始,生產者的良心就開始受到利益的誘惑。沒有問題的健康奶到了加工者手里,又要面對考驗。在經歷了一道道工序后,在這些工序中的一點小手腳就能帶來巨大利潤的前提下,牛奶要不出問題,真的不是一件易事,這還沒有把行業內部的競爭這個因素算在里面。在一個巨大的產業鏈面前,指望依靠道德的力量并不能捍衛我們的入口之物。唯有建立一個健全的市場制度,把參與其中的人員都關進制度的籠子里,才是最安全的做法。
從本事件來看,假海蜇絲能如此大批量地流入市場,制度的缺失存在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即使制作的黑窩點是非法的,但是農貿市場上的商販都是合法經營的商販,他們的進貨渠道有沒有制度來管理規范?答案可能是否定的。所以我們需要一個健全的市場規則,這個規則以法律框架下的依據行業特點制定的行業規范為基礎,配合以合理的市場準入和退出標準以及從業者的信用檔案制度,由政府有效但不越界的管理和調控作為保障,如此形成一個完整的規則體系。在法律和行規的“雙重緊箍咒”下,才不會給黑心商人以可乘之機。
10多噸有害的海蜇絲現在正在市場上流通,不知何時進入我們的餐桌。我們或許可以通過不吃海蜇絲來自保,但是,如果政府不對食品行業進行強而有力的治理,市場不去建立市場準入和退出規則,這個社會不去完善行業的信用監督和失信懲戒制度,行業內部不依靠細化到產業鏈每一個關節點的行業規范來斬斷那些非法的利益鏈條,恐怕大眾要對付的就不僅僅是一盤假海蜇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