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五一節,趙碧珍覺得特別漫長,她患有心臟病,需要開胸更換心臟瓣膜,因為手術必用藥魚精蛋白缺貨,她只能在病房里排隊等藥。她的病友們等不及,已陸續離開,她一直在等待,但不知何時能等來“救心”的藥。(5月3日《華西都市報》)
一些廉價“救命藥”,也是臨床緊缺藥,目前市場上是“一藥難求”,許多患者等藥救命。業內人士分析,這與藥品價格低,企業利潤薄、無生產積極性有關,甚至有醫生猜測,此次可能是藥品生產企業漲價的前兆??梢?,廉價“救命藥”,已經陷入了“逆淘汰”困局,不僅擾亂了藥品市場秩序,而且損害了患者的基本利益。
不可否認,“魚精蛋白”等普通藥,市場上卻“一藥難求”,源于國產藥品“廉價死”。一方面,“魚精蛋白”屬于“小眾藥品”,臨床用量少,醫院通常也不愿大量進貨,以免用量太少造成過期失效。另一方面,“魚精蛋白”價格低廉,生產成本高,銷售量又受需求少的限制,藥企沒有利潤,哪來的生產積極性?殊不知,物以稀為貴,一些無德商家看出了廉價“救命藥”供不應求的窘境,便囤貨居奇,高價倒賣廉價“救命藥”,發不義之財。
然而,藥品對于病人來說,是生命健康的保障,要想改變其緊缺的問題,首先政府應對癥下藥,給力藥品生產企業,特別是,對于“魚精蛋白”等低成本廉價藥的生產,應給予政策上的保護及資金上的扶持。比如,政府可將“魚精蛋白”等市場緊缺、生產利潤不高的藥品,列入國家基本藥物保障體系,實行以政府補貼的方式來扶持制藥企業定點生產,而一旦藥企生產藥品處在不盈利的狀態,政府可以制定“保護價”,采取集體采購、補貼等方式給予扶持,以維護藥品制造商的利益,調動制藥企業的生產積極性。
然而,有了政府的扶持還不夠,還需要藥企擁有“救死扶傷”的道德基因,不要一味地追求利益至上,應具有一顆公益之心,以無私的精神來用心制造廉價藥,不論藥價高低貴賤、無論賺多賺少,都要盡量滿足市場需求,保證患者能夠及時用藥,解除病痛。特別是,有關部門應規范藥品流通渠道,規范藥品市場,嚴厲打擊黑市藥品交易行為,讓患者用到更多的廉價藥、放心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