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費2980到29800元,參加“2016杰出勞動者全國勞動英模五一座談會暨先進事跡報告會”,領取獎牌、獎杯、勛章。4月30日,來自全國各地的“精英”被邀請至北京郵電賓館交報名費,5月1日,被送往釣魚臺國賓館參加開幕式和頒獎儀式。對此,承辦方北京中視觀察國際文化傳媒中心秘書長坦言“我們肯定是盈利的”,參會者都是他們自行在網上找的。(5月2日 《新京報》)
五一勞動節,公然在國家領導人接見外賓的釣魚臺國賓館兜售山寨的勞動獎,乍一看這個新聞,筆者的第一感覺就是山寨社團的膽子夠大的,居然敢在國家取締山寨社團、離岸社團的當口,主動在敏感地點向槍口上撞。山寨社團是在作死么?當然不是。事實上,若不是記者誤打誤撞,山寨勞模獎根本就不會穿幫。
在大多數公眾的認知里,一般都認為“山寨勞模”也是受害者。只是在山寨協會的蒙蔽之下,才上當受騙。當然,不排除有這樣的情況,但筆者認為,更多“山寨勞模”是主動受騙的。試想,并無突出事跡,被通知獲勞動獎,“勞模”會不感到蹊蹺么?而主辦方北京中視觀察國際文化傳媒中心只是一家公司,并無頒發國家獎項的權限。只要稍一思考,就能擺脫騙局。由此可見,山寨勞模獎趨之若鶩,并不是緣于山寨協會身份唬人、演技逼真,而是“山寨勞模”主動被騙。試想,在主動入甕的語境下,“山寨勞模”會告發山寨協會么?
為何有人主動上當受騙?一是愛慕虛榮,“發個獎杯安慰一下自己”。但更多的人是在沽名釣譽,給自己增色。勞模獎雖是山寨的,但背后卻有官方機構的魅影。而且,現任中促會副理事長滕道陽,就因“人事關系”為活動站臺。獲獎者回到自己單位后,可通過與官員合影、山寨獎杯等,將“山寨勞模獎”漂白。也正因如此,新聞中某副鄉長才帶著村支書、村主任等9個人,組團來領獎。
前不久,山寨“羅斯柴爾德” 暢行清華的新聞,驚爆輿論場。其實,這并不是“山寨羅”在中國的首秀。據北京青年報報道,“山寨羅”兩年至少參加17次活動,早餐會更是叫價萬元。而“山寨羅”如此囂張,并不是他的簡歷做得多“完美”,演技有多逼真,而是大多數人借機搭車,不想捅破這層皇帝新裝。這一幕與“山寨勞模獎”何其相像?所有這一切讓人不禁要問,還有多少“山寨勞模”是在坐等被騙?
為整肅民間組織生態、打擊詐騙,民政部分三批公布“世界”“中華”“中國”等頭銜的“山寨社團”。而“山寨勞模”的暢銷,更需我們反思,多少人在搭山寨獎項的車,進行包裝,二次詐騙。也許,只有消滅這些山寨需求,民間組織的生產生態,才會真正月朗風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