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城市化擴張對公共資源的掠奪 文/馮海寧 中國農業“靠天吃飯”, 準確地說,天災是農業干旱的首要原因,人禍是次要原因。但不可否認的是,過度城市化已嚴重影響到了中國農業、農村、農民的健康發展。比如,今年北方小麥預計大幅減產就與城市化擴張對水資源的掠奪有一定關系。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不應忽視過度城市化對水資源的肆意掠奪。 根據水利部的數據,2004年,工廠和城市居民使用了中國大約34%的水源(1998年這一比例為25%),糧食產量因此降低了8.4%。而2004年之后,城市化擴張的步伐更加快了,城市使用的水資源無疑更多,糧食產量受過度城市化影響也是毫無疑問的。其實,城市化擴張不僅是對水資源的過度使用,更對暴雨洪水、水環境、水資源供求關系及河流水系等產生了全面影響。 有人說,城市用水的效益高于農村用水,工業用水的效益高于農業用水。但賬不能這么算,這種算法只看到了眼前利益,沒有看到長遠利益;而且,這只是算了經濟賬,沒有意識到對生態環境與城鄉公平的負面影響。有國外媒體曾報道稱,中國城市與農村正在搶水。但實質上農村并不具有與城市平等博弈的能力。在筆者看來,城鄉要想統籌協調發展,對水資源的使用,話語權首先要平等。 今天,我們只看到城市化擴張所帶來的成就與華麗,但卻沒有意識到過度城市化對農村水資源、土地等資源的掠奪——城鄉之間的天平因此越來越傾斜。一些城市大搞的“圈地運動”“造城運動”,就直接或者變相地剝奪了農民的利益。 中國經濟新的增長點普遍被認為在農村。澳大利亞聯邦銀行的一位基金負責人漢斯·庫南就指出,“水和農村居民的生計息息相關。如果分配不均,將影響到農村地區的收入,也會影響到中國的長期經濟增長潛力”。而今年農業受旱,僅安徽小麥就減產至少三到四成,直接損失已近16億元。如果水資源城鄉分配公平,遇到天旱及時灌溉的話,相信農業不會有這么大的損失。 其實,過度城市化對城市而言未必是好事。中科院院士趙其國早就指出,城市的效益并不總是與城市的規模成正比的,規模擴大,超過環境的承載能力,效益反而下降。國土資源部也有官員指出,資源供給和環境容量趕不上城市化進程的“過度城市化”,如任其發展下去,只能是自毀家園。但遺憾的是,這只是個別人的憂慮,不少地方官員依然以城市大擴張為榮,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筆者以為,推進城市化進程不能把旱情留在農村,把好處留給城市。這偏離了城鄉統籌協調發展的軌道。無論是水資源,還是土地等資源,都應該認識到是公共資源,應該公平分配統一管理。當前,有關方面尤其要反思的問題是,城市化擴張的“度”在哪里?城市化擴張如何不犧牲農業以及農民利益?如何讓城市與農村平等使用公共資源?今年,罕見的旱災已經為我們上了一課。 (來源:山西新聞網 山西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