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高中畢業后的任敦明到山東青島港上班,當上了一名裝卸工人。現如今,在他手下有支320人的裝卸隊伍,其中98%是農民工。在擔任隊長的18年里,他帶領職工先后創造66項絕活,4次打破紙漿接卸世界紀錄,涌現出員工品牌120余個。2015年11月,他榮登“中國好人榜“。(4月21日 光明網)
在身份社會逐漸向專業社會過渡的當下,一個人要想贏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更多地要依靠后天的角色扮演。從事裝卸工作的任敦明并沒有耀眼的身份標簽,卻憑借自己的責任和擔當,既贏得同事們的信賴,也贏得了客戶的認可。在社會分工越來越精細的今天,那些具有專業精神的普通勞動者,依然有“人生出彩,夢想成真”的舞臺。
作為“好隊長”,任敦明帶領裝卸隊伍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在公司裝卸隊生產指標競賽中,裝卸二隊連續多年全公司第一;在 “工人先鋒號”勞動競賽中,年年拿到公司冠軍;在創先爭優奪高產中,刷新100多項集團紀錄,幾乎包攬了公司所有單貨種的最高效率,先后四次打破紙漿卸船世界紀錄。這種精益求精、愛崗敬業的專業精神,何嘗不是“奮斗的人生最美麗”的生動寫照。
作為“好隊長”,任敦明關心工友的生存生態,為他們及時提供制度護佑和人文關懷。不論是給農民工兄弟安裝“親情話吧”,還是給工友捐款、贈送棉被等生活物資,抑或看望前來探親的農民工家屬,只有將農民工放在心上,真正地 “想他人所想,急他人所急”,“好隊長”才能和工友們心連心,得到他們的信任和擁護。
對他人的痛苦有著敏感的反應能力,當他人需要幫助的時候能夠挺身而出,“好隊長”不僅關心工友,也樂于助人。面對素不相識的貨主,已經準備下班的任敦明動員工友們義務幫忙,切實地做到了“雪中送炭”,解決了貨主的“燃眉之急”。被任敦明感動的貨主以后經常照顧青島港的生意,提升了港口的經濟效益。
一個旨在“讓勞動更有價值,讓勞動者更有尊嚴”的社會,勞動者需要更多物質激勵和精神慰藉。從一個瘦弱的學徒工,到如今帶領三百多人的裝卸隊隊長,任敦明用自己的所作所為,生動地詮釋了“平凡的世界”的當代價值——“讓手里的黑面饃變成黃面饃,再讓黃面饃變成白面饃”靠的不是投機取巧,而是腳踏實地;摒棄“一步登天”的成功幻覺,懂得珍惜平凡崗位、熱愛簡單生活,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人生道路才會越走越寬。
著名作家方方說,“一個好的社會,不是為精英和天才而準備的,應該讓更多平民,才能平凡的人只要努力就能生活得好,這樣才是一個好的社會。”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奮斗,任敦明不僅過上了較為寬裕的物質生活,也在精神生活上得到了自我認同和社會認同。這樣的“平凡之路”,尤其值得當下的年輕人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