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07-28 21:44:49
來源:中青報 作者:韓強
推進京津冀一體化作為重要的國家戰略規劃,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同時,這一戰略的實施又與京津冀發展乃至全國人民的利益緊密相聯,只有民眾充分了解、理解并認同這一戰略,才能在形成充分共識的基礎上順利推進。
京津冀一體化:惠及區域民生
京津冀長遠發展關乎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尤其關系到京津冀三地的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
從國際上看,許多國家走的都是一條區域經濟帶動共同發展之路,即通過區域經濟結構優化、資源整合,實現區域經濟快速發展,以此帶動輻射周邊地區的發展;從我國的發展進程看,這一發展道路也是極為成功的。長三角、珠三角經濟帶的崛起就是典型的例子。
具體觀察,實施這一戰略有利于明確城市功能定位,合理規劃產業布局,實現資源優化利用,避免同質化競爭,從而使區域發展更加可持續。目前北京的城市戰略定位是成為全國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對外交流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天津市則定位為經濟繁榮、社會文明、科教發達、設施完善、環境優美的國際港口城市、北方經濟中心和生態城市;河北省則著力打造建設沿海經濟社會發展強省。從三地發展的戰略定位可以看出,北京市注重發揮首都核心功能,更有利于天津、河北兩地承接北京的部分產業,促進經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體化會得到明顯增強。
毋庸諱言,京津冀三地都存在一系列需要解決的民生問題。北京人口過多,遠遠超過了城市負荷,并由此帶來了一系列難以解決的問題,如房價過高、交通堵塞、缺水嚴重、霧霾加劇等;天津則長期產業結構單一,與河北長期處于產業同構的狀態,發展層次不明顯,資源受到制約;對于河北來說,經濟發展始終是一個艱巨的任務,與北京天津周邊郊縣的貧富差距拉大,全省經濟總量在京津冀地區占比逐步下降,人口也逐漸集聚到北京、天津及周邊。面對這一系列問題,單靠一個地方已經越來越難以真正解決,為此就需要相近的省份結合起來,加強協作,共同應對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利用各自優勢形成互補發展的局面。
當前,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三地協同發展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對于三地協同開展的綠化、交通、治理污染等工作表示贊同,對將來一系列問題的解決充滿期待,這些都是我們推進京津冀一體化發展的重要基礎。
京津冀一體化:拆藩籬重平等
促進社會各階層對京津冀一體化發展達成共識,必須把拆除藩籬、平等全面對接作為重要切入點。
目前在京津冀一體化發展中,各種行政的、區域的限制還有很多,如行業準入、戶籍、交通、就業、入學等,三地基本上都有各自的一套規定和做法,相互之間不僅差異較大,而且往往對行政區劃外的予以排斥,這是阻礙區域發展認同的重要因素,應著力破除。習近平總書記曾就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提出七點要求,其中特別強調要著力加大對協同發展的推動,自覺打破自家“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要抱成團,朝著頂層設計的目標一起做,充分發揮環渤海地區經濟合作發展協調機制的作用。
筆者認為,針對京津冀一體化發展面臨的三地行政壁壘和協調的困難,有必要從加強頂層設計入手,抓緊編制首都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相關規劃,明確三地功能定位、產業分工、城市布局、設施配套、綜合交通體系等重大問題,并從財政政策、投資政策、項目安排等方面形成具體措施。同時要強化平等意識,不管級別高低、人口多少、經濟水平如何,所有地區都應平等對待,友好協商,互利共贏,切不可頤指氣使、妄自尊大,更不能指手畫腳、強迫命令。否則不僅認同難以建立,反而會制造或激化矛盾,使戰略實施阻力重重。
當前京津冀一體化的發展,最重要的是化解區域發展中的利益矛盾和沖突問題,因為區域發展雖然合乎整體發展的需要,但是畢竟牽涉部分人的利益受損。因此就要以扎實的工作切實解決面臨的突出問題和發展中的后顧之憂,盡可能把消極因素化解掉,把不利于增強認同的社會心理障礙化解掉。
總之,在京津冀一體化戰略實施過程中,既要注重經濟發展,也要關心社會、文化、生態等各個方面,尤其是要把社會心理的認同放在一個重要位置,因為人心向背決定著事業的成敗,忽視了這個問題,就難免會犯歷史性的低級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