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國務院分別批準福建、廣東、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以及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深化改革開放方案,我國自貿試驗區建設進入了2.0時代。比較分析四大自貿試驗區在創新方面的努力,其成效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四大自貿試驗區的創新舉措
一是不斷創新管理服務。我國四大自貿試驗區堅持問題導向和企業需求導向,不斷創新管理服務,實施以簡政放權為核心內容的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清理公布政府各部門的權力清單、公共服務事項清單和責任清單。2015年以來,上海自貿試驗區進一步深化政府職能轉變,構建了六項事中事后監管的制度舉措,包括國家安全審查機制、反壟斷工作機制、加強信用管理、建立企業年度報告公示和經營異常名錄制度、建立監管信息共享和綜合執法制度、建立社會力量參與市場監督制度等,探索通過減少審批材料、壓縮審批時限、網上辦理等方式進行簡化優化,共計232項。天津自貿試驗區實施了“一顆印章管審批”,企業設立、貿易服務、資質資格等審批事項全部納入自貿區行政服務中心,行政審批效率提高75%。福建自貿試驗區80%以上的省級行政許可事項已下放自貿試驗區各片區實施,率先實現企業注冊登記“三證合一、一照一碼”,自2015年10月1日起,“三證合一”登記制度改革在全國范圍推廣實施。廣東自貿試驗區90%以上的外資項目實現了備案管理,企業注冊登記實行“多證合一、一照一碼”,22個省直部門下放60項省一級管理權限,行政審批時間壓縮了50%以上。
二是進一步提高貿易便利化程度。我國四大自貿試驗區積極拓寬新型貿易業態,在跨境電子商務、保稅展示交易以及融資租賃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上海、廣州、天津以及福州、平潭均獲得跨境電商試點的資格,上海、天津獲得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上海自貿試驗區的保稅交易制度復制推廣到其他三地自貿試驗區。天津自貿試驗區在融資租賃方面走在全國前列,截至2015年12月,天津自貿試驗區各類租賃公司達到1500多家,集聚效應明顯。此外,各地自貿試驗區積極提升航運服務能級,逐步推進以貿易便利化為中心的貿易監管方式的轉變,率先實行了海關、檢驗檢疫、邊檢和海事等部門的一站式查驗平臺,通關效率明顯提升。其中,上海貨物貿易實現了海關、安檢和商檢等17個部門的“單一窗口”聯合辦公;天津自貿試驗區平均通關時間由原來的1-2天縮短到2個小時,節約70%的報關成本;福建自貿試驗區在對臺貨物貿易方面,率先簡化ECFA原產地證書提交手續、單方面采信臺灣檢驗檢測機構出具的認證結果和檢測結果;廣東自貿試驗區海關平均通關效率提高50%以上,檢驗檢疫查驗率降低90%。
三是投資管理模式更加科學。自2015年5月8日起,我國四大自貿試驗區共用同一份負面清單,相比較之前的負面清單而言,進一步減少和取消了外商投資準入限制,投資領域進一步放開。自貿試驗區中央層面投資核準事項減少了76%,境外投資項目核準除特殊情況外全部取消。自貿試驗區虹吸效應顯著,入駐企業大幅度攀升,截至2015年12月,上海自貿試驗區新增企業2.1萬家,其中外資企業4000多家;天津自貿試驗區新登記市場主體1.41萬戶,新設外資企業657家;廣東自貿試驗區累計新設立企業4.3萬家,其中外資企業2131家;至2016年2月底,福建自貿試驗區新增企業19357戶,同比增長4.2倍;注冊資本3483.07億元,同比增長6.73倍。
四是在金融領域實現了一系列開放創新。天津、福建和廣東自貿試驗區立足復制上海自貿試驗區金融開放的經驗,出臺了一系列金融創新政策,逐步推出各類投融資便利化、人民幣跨境使用等改革措施,金融領域開放創新逐步擴大。天津自貿試驗區在制度創新體系建設、金融機構體系建設、金融業務創新以及金融生態環境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截至2015年底,各類金融機構超過110家,實現境外放款2.8億美元,為企業節約成本約1500萬美元,同時國務院進一步明確融資租賃作為天津自貿試驗區金改的重點;2015年7月,福建自貿試驗區啟動了對臺跨境人民幣貸款試點,進一步拓寬了企業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廣東自貿試驗區集聚各類金融和類金融企業超2萬家,實現跨境人民幣結算226.34億元。2015年12月9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關于金融支持中國(天津)、中國(福建)、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了一系列具體的金融改革舉措,逐步完善頂層設計,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不斷增強。與此同時,上海自貿試驗區金融開放又邁出了新步伐,截至2015年底,共設有21家法人銀行、99家分行、13家專營機構和301家支行級網點,此外還有27家非銀行類金融機構和4家資產管理公司,金融改革和服務科創中心成了上海自貿試驗區的特色。
創新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要差異化功能定位。盡管我國四大自貿試驗區在建設過程中結合了各自的區位優勢,各具特色地提出了自貿試驗區建設的對接思路,如上海自貿試驗區突出強調了“四個中心”的建設以及服務于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需要,天津自貿試驗區突出強調了對接京津冀一體化,福建自貿試驗區突出強調了對臺交流合作以及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的建設,廣東自貿試驗區則突出強調了粵港澳一體化和帶動泛珠三角產業升級的功能定位。但四地自貿試驗區在主要任務設計、產業發展方面也存在著一定程度上的同質化競爭,尤其是在吸引外資企業方面實際上存在著各種力量方面的“權衡”和“比拼”。從服務國家戰略定位的角度來看,四地自貿試驗區一定要差異化功能定位,共同服務于中國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戰略需要,更多強調彼此之間的協調發展,打造成為區域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
要協調各方共同推進。我國四大自貿試驗區均是在原有的保稅區、保稅港區、保稅物流園區、綜合實驗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具備了良好的經濟發展條件和一系列優惠措施,在建設過程中也出臺了一系列創新舉措。但如何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持續推進簡政放權、提高效能、優化服務;如何調動多個相關職能部門互動、聯動,共同推進創新發展;尤其是如何理順自貿試驗區新政策與原有政策之間的關系,協調解決好政策調整帶來的難題等,需要引起重視,進一步加強協調配合,實現整體推進。
要強化政策的落地實施。四大自貿試驗區都存在部分創新舉措的提出僅停留在政策設計的層面上,并沒有很好地根植于當地企業的需求,企業在對部分政策的落實、流程等方面了解知之甚少,甚至在碰到一些具體問題時不懂得找哪個部門來解決的情況。因此,需要加強對新出臺的創新政策的解讀,特別是需要加強引入專業人士來幫助解讀、推廣,讓更多的民眾、企業家了解并加以應用。同時,各部門要持續跟進,及時加以研判和評估分析,必要時也需要對政策實施進行糾偏,以保障政策的實施效果。
如何持續推進自貿試驗區創新發展
加強部門間的統籌協調聯動。一是主動加強與國家有關部門的溝通協調,充分借助國務院建立的自貿試驗區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功能,幫助協調解決自貿試驗區建設過程中跨部門、跨地區的重大問題。二是加強四地自貿試驗區之間、自貿試驗區內各個片區之間的協作,通過研討會、工作沙龍等形式,破解難題,深化合作,實現各個自貿試驗區、各片區差異化聯動發展,共創“1+1+1>3”模式。三是加強四地自貿試驗區中省直部門間的溝通聯動,提高政府政策信息的公開化和透明度,提高政策落實效率。四是加強高校、政府部門、企業之間的交流合作,發揮高校和科研機構的政策前瞻、資政服務功能。
加大產業深度融合對接。一是有序推進自貿試驗區高端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對外開放,促進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和服務鏈升級,引進完整的上下游配套產業鏈體系,提升產業發展的活力。二是促進自貿試驗區區內區外產業聯動發展,根據產業功能布局的原則,可以考慮將自貿試驗區的發展分為自貿試驗區核心區域、自貿試驗區聯動發展區域以及自貿試驗區功能輻射區域三個層面,加強各個區域層面的對接與聯動,將創新舉措由區內惠及到區外,加快自貿試驗區建設經驗的復制和推廣。
加大國內外人才引進培育力度。加大力度引進自貿試驗區建設過程中所急需的金融、管理、航運、物流等相關的高層次、復合型人才。引導自貿區企業用好用活人才政策,以多樣化的形式吸納人才。加大四地自貿試驗區中高等院校、高職和中職院校開設與自貿試驗區建設所需的相關專業和課程。做好人才引進過程中的后方保障工作,使得人才能夠“引得進、用得好、留得住”。
健全完善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加快建設務實高效的政務平臺,整合行政審批平臺、便民服務平臺,推進行政審批的智能化和信息化建設,加強各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完善貿易平臺建設,促進平臺功能在進出口環節、運輸、倉儲、加工等流程的全面延伸覆蓋,增強平臺界面的用戶體驗感,提高售后服務保障能力。加強跨境電商平臺建設,實現統一監管、統一申報、統一結算、統一退稅等一站式服務模式。(作者單位:福建師范大學福建自貿區綜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