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傳統城市化特別強調城市人口占總人口比例高低作為衡量的尺度不同,新型城市化戰略全面反思了傳統城市化的癥結,堅持在適度城市人口規模的基礎上,特別注重“堅持在區域空間上實現大中小城市與鄉村的協調發展、堅持實現城鄉一體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堅持實現城鄉人口、資源、環境、發展四位一體的互相統籌,堅持實現農村與城市的共同發展、公平發展與和諧發展,堅持實現城鄉公共服務的均等化要求,堅持以城鄉之間和城際之間攫取財富和分享財富的機會平等為標志,逐步達到減緩和解消城鄉二元結構實現共同富裕的城市化之路”。只有消除傳統城市化的弊端,走統籌城鄉發展的新型道路,才能真正使城鄉之間從異化走向同化,從對立走向統一,從二元走向一元,從而將威脅社會和諧的“第一矛盾”始終維系在安全閾值之內。這種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廣大農村“結構有序、功能互補、整體優化、共建共享”的區域經濟一體化體系,通過尋求梯度合理分布、資源空間優化和系統運行流暢的“整合交集最大化”為根本出發點,才能使統籌城鄉的區域“發展紅利”得到充分涌流。
成都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的基本經驗,所帶來的可喜成果是找到了消除傳統城市化的三大弊病:一,認為城市化必然加重社會的二元結構。實踐中,只要認真貫徹“統籌城鄉發展”,堅持公共服務均等化,完成社會保障體系的全覆蓋,保證全體社會成員在真正意義上的機會平等,城鄉分離與二元結構是可以解消與克服的。二,認為城市化的結果應當是城鄉不分、均一分布與遍地開花。設計上,必須考慮到地理基礎的差異、發展階段的差異和發展環境的差異。承認城市與鄉村的功能布局在三維模型中(時間、空間、速度)的表現是非均衡的、非對稱的和非線性的,但同時又必須是不超出臨界的、非突變的、有合理梯度的城鄉共同體。三,認為城市的發展必然產生“城市病”。原則上,只要建立起以“發展克服城市病”,以“規劃減少城市病”、以“管理醫治城市病”的全新觀念,通常的城市病是可以得到克服的。
從成都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的基本經驗中可以看出,以統籌城鄉發展為標志的新型城市化,是對傳統城市化的揚棄。它是在城鄉統籌、城鄉協調、城鄉一體化的總原則下,“提升農民攫取財富的能力”、“實現農民從體能向技能的轉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改變農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文化方式”、“統一覆蓋城鄉全區域的社會保障體系”、“實現城鄉教育和就業的機會平等”、“構建適應城鄉一體化的組織建設和公共服務體系”等。由此,它并不單是以城市人口占全區人口比例的大小作為城市化的唯一標志,而是以要素互補、城鄉一體、共同富裕,全面流動為標志,從而實現整個社會的和諧共生。以統籌城鄉發展為標志的新型城市化,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政治形態、經濟形態、社會形態和文化形態的統一體。這種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廣大農村“結構有序、功能互補、整體優化、共建共享”的區域經濟一元化體系,通過尋求梯度合理分布、資源空間優化組合和系統運行合理流暢的“整合交集最大化”為根本出發點,才能使區域的“發展紅利”得到充分涌流,“公平正義”得到充分表達,“社會和諧”得到充分體現。(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組長、首席科學家 牛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