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兩會,政協“一號提案”都是社會各界的最大猜想,也是媒體聚焦的熱點。記者獲悉,今年政協“一號提案”已敲定,農工黨中央《關于“十二五”期間加快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發展的建議》最終奪魁。(3月3日《每日經濟新聞》)
回顧歷年政協“一號提案”,無不與當下社會發展中最熱的議題高度契合。在今年兩會的十大熱點問題調查中,社會保障位居榜首,表明公眾對社會保障的關注度是空前提升,社會保障正在成為全民的普遍訴求。當歷史的車輪駛到“十一五”和“十二五”的交匯點,我國成功實現了從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向第二大經濟體跨越。國家經濟實力的雄厚,讓人們對于社會保障、民生福祉的渴望也愈發強烈。
目前,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由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失業保險、最低生活保障等共同組成。作為調節收入再分配的有效政策手段,“十一五”以來社保制度在調整和優化國民收入分配格局、縮小收入分配差距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隨著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城鎮化加速,人口老齡化等因素不斷疊加,對加快推進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政協委員為社保鼓與呼的同時,政府相關部門也祭出大手筆。據當天的《新京報》報道,國家發改委、民政部、財政部、人社部、統計局五部委聯合下發通知,要求各地在今年底前建立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的聯動機制。
民患寡,亦患不均。對于廣大老百姓而言,社保城鄉一體化與掛鉤CPI同等重要。前者實現保障標準平等,不因地域、身份不同而有所差別,后者體現保障力度不減,不因物價上漲而相對降低。二者分別從橫向和縱向兩個層面,共同筑牢社保體系的多維空間,撐起一把遮風擋雨的民生大傘。
從當前情況看,社保制度的確存在增長機制不完善、“雙規制”并存、等級差別明顯等現實問題。從時間的縱向維度來看,隨著CPI居高不下,物價持續上漲導致通貨膨脹,使人們現有收入的實際購買力下降,對處于收入分配“金字塔”底層的弱勢群體,包括城鄉老年人、失業人員和低收入職工等,影響更加顯著。基本養老金、失業保險金、最低工資標準如果不能跟上CPI的腳步,物價上漲對低收入群體所造成的生活困難問題就愈發凸顯。
從身份、地域等橫向層面分析,社保體系存在著明顯的等級差別:公務員和事業單位處于第一等級,企業處于第二等級,無業的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處于最低等級。據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的資料顯示,由于機關和企業的“退休雙軌制”,全國機關單位人員退休金平均高出企業兩倍多,遑論農村群眾。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目的。社會保障由普惠走向公平,乃大勢所趨,民心所向。推動社保掛鉤CPI,加快社保城鄉統籌,需要多管齊下。
其一,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有數據顯示,發達國家社會保障往往占到財政支出的40%以上,新興國家多在20%至30%之間;在中國,財政支出用于社會保障的部分只占11%。無論是建立社保的倍增機制,還是提高農村合作醫療、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的基數,都需要政府財政進一步“給力”。
其二,明確相關責任,當前農村社保存在一定程度的行政資源浪費,農業、醫療、社保都在管,但缺少合力,效率較低。細化市、區、鄉鎮三級財政的責任分擔問題,著力避免基層財政補貼尤其是配套補貼空殼化,成為當務之急。
其三,整合城鄉分割制度安排,推動城鎮低保和農村低保、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和農村新型合作醫療的早日并軌,盡快實現國家層面的社保城鄉轉移接續問題,促使城鄉居民社會保障的權益公平。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堅持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方針,加快推進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希望城鄉一體化和掛鉤CPI的早日落地,促使社保制度體系走向定型、穩定和可持續發展,給全體國民共享穩定、可靠的基本生活保障,大庇天下百姓俱歡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