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果寧:果寧法師,字戒凈,禮從上圣下輝大和尚學佛,在廈門南普陀寺剃度出家,于上學下誠大和尚處受比丘大戒?,F任廈門中華傳統文化研究會副會長,香港普緣蓮社住持,上海交通大學、廈門大學兼職教授。
我們到底需要些什么呢?更多的財富,更大的房子,更高的地位,更多的贊許……這便是我們的欲望。而我們的心靈,需要什么呢?此時此刻,我們的心靈所需,才是我們的生命之需。
正像我們饑餓時需要吃飯,困倦時需要睡眠一樣,生命之需是很容易滿足的。而欲望,則像天邊的地平線,看似就在遠方,但無論我們速度多快,都無法到達。欲望生出欲望,天地之間永無盡頭,人類自身的欲望永遠無法滿足。追求著欲望之需,我們就這樣錯過了人生,變成了被欲望牽著前行的風箏,生出無窮的煩惱和悲傷。
有人曾問孟子:“如果再給你一次生命,你會怎么生活?”
孟子回答說:“我會在乎我的需要,淡漠我的欲望?!?/p>
這便是亞圣的回答。如果我們能如同孟子一樣,用多一些時間來滿足我們的需要,而不是用我們短短的生命,用我們的時間和經歷一味去滿足我們的欲望,我們就會生活得踏實而快樂多了。
一天,一個小和尚問他的師父:“為什么你這么快樂?你可以教給我們快樂的法門嗎?”
師父搖搖頭:“該教的,我早已教給你們了?!?/p>
小和尚不解:“那為什么我們生活得并不快樂呢?”
師父想了想,說:“只有一樣沒有教給你們,我該吃飯的時候便去吃飯,誼睡覺的時候便去睡覺,該走路的時候便去走路?!?/p>
小和尚依然不解:“吃飯睡覺,這是人生最根本的本能,和快樂有什么關系呢?”
“不是這樣,”師父說,“吃飯的時候你在胡思亂想,睡覺的時候你在胡思亂想,走路的時候你還在胡思亂想,跟我不一樣。我活在當下,而你活在頭腦?!?/p>
心住當下,便是快樂之源。
我們的心靈沒有太多欲望,損耗我們的,來自我們每天都想去征服和占有的頭腦。這也正是古人和現代人的差異,我們擁有那么多的現代化設備,物質文明在不斷發展,但是我們的幸福指數卻在下降,我們越來越不快樂。我們整天都在思考,而我們思考的不是過去,就是未來,然而過去與未來都是虛幻的。
錯了!頭腦只是我們用知識、用自身能量堆積出的一個虛假概念。我們充滿欲望的頭腦,永遠活在過去與未來。被頭腦奴役的人,是無法活在當下的。因為我們的欲望永遠無法獲得真正滿足,因此,我們的快樂總會很快過去,我們的愿望永遠都在遙不可及的前方。它牽引著我們在躁動不安中,讓我們迷失,無法快樂。
一天夜里,一位在山中修行的禪師趁著皎潔的月光,在林間的小路上散步,當他回到自己住的茅屋時,正巧遇到一個小偷光顧,為了不驚動他,禪師一直站在門口等候。
屋里的小偷找不到值錢的東西,返身離去時遇見了禪師,十分驚慌。禪師卻說:“你走老遠的山路來探望我,總不能讓你空手而回啊!”
于是,禪師脫下了身上的外表:“夜里涼,你帶著這件衣服走吧。”
說完,禪師便將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頭溜走。
看著小偷的背影,禪師十分感慨:“可憐的人啊,但愿我能送一輪明月給你!”
可惜,有多少人知道那輪明月對于我們的價值?
事實上,我們當下的心靈之需,是很容易滿足的。每餐的基本飯食,就可以滿足營養健康之需;充足的睡眠,便能讓我們精神百倍。欣賞美麗風景讓我們心曠神怡,學習藝術可以讓我們凈化心靈。
細想之下,這正是我們拼命想用頭腦得到的東西。
我們在迷失中追求,卻不知我們要的東西,近在咫尺。
我們到底想要什么?問問我們的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