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山東省兗州市認真貫徹中央和省、濟寧市關于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一系列決策部署,牢固樹立城鄉統籌、一體發展的新理念,初步走出了一條以工業化城市化帶動城鄉一體化的新路子。2009年全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 336億元,人均達到8200美元;地方財政收入17.4億元。2010年上半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93.3億元,同比增長16.3%;1―8月份,實現地方財政收入13.7億元,增長28.3%。
創新思路,實施工業化城市化雙輪驅動。一是工業化突出產業優化升級,提升整體素質。按照“產業集群、土地集約、要素集聚”原則,修訂完善了現代產業集群發展規劃,集中培植造紙、橡膠、農機、食品、機械、精細化工六大主導產業,三年分別建成百億或200億園區;突出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力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每年提高3個百分點;加快發展文化旅游、商貿物流等現代服務業,3―5年內占比提高10個百分點。二是城市化突出功能配套完善,拓展發展空間。確立了城區打造“生態東城、特色老城、現代新城”三大板塊、城區周邊通過合村并點建社區加快形成“次城市帶”的布局框架。重點加快新城要素聚集,通過基礎設施建設、農村社區創建、環保產業建立和新型業態發展,打造30平方公里的現代新城,力爭五年內新老城區形成50平方公里30萬人的規模。三是城鄉一體化突出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提升統籌發展水平。依靠工業化城市化快速推進創造的基礎條件,加快推進城鄉規劃、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社會保障、管理體制“六個一體化”,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眾。
突破重點,帶動經濟發展整體跨越。一是突出項目投資拉動,增強發展后勁。把擴大投資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和積蓄長遠發展后勁的關鍵因素,圍繞基礎設施、產業聚集、節能環保和民生保障等重點領域,集中精力抓投入上項目。一方面,全力擴大招商引資,重點突破關聯帶動能力強、處于產業集群高端的核心大項目。2009年以來,相繼落地了投資60億元的精細化工園、16億元的齊魯世貿城、1億歐元的汽車尾氣過濾器等一批大項目好項目。另一方面,持續加大項目實施力度,目前全市在建和新開工規模以上項目162個,其中過億元的78個,過10億的9個。2010年設立了1億元專項扶持資金,正在集中推進總投資80億元的38個新興產業大項目,全部建成后可新增銷售收入244億元。二是突出骨干企業帶動,夯實發展基礎。堅持抓大扶強、抓龍頭帶群體,全力培植骨干企業擴規模、上檔次,帶動產業優化升級。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發展到310家,其中銷售收入過百億的2家、過50億的1家、過10億的 12家。啟動實施了“22616”梯隊企業培育工程,對四個梯隊26家企業進行重點培植,工業運行呈現持續向好態勢。三是突出改革開放驅動,增強發展活力。抓住濟寧市新型鄉鎮建設試點的機遇,將兩家省級經濟園區與所在鎮合并,形成了鎮區合一、以區帶鎮的新機制。排出了三年48家市屬困難企業改革任務,解決了9000多名下崗職工社會保障和就業扶助問題。創新投融資體制,市級融資平臺資產達到112億元,累計融資50億元。堅持以外促內、以大聯強,著力提升對外開放、招商引資水平。目前已有10家世界500強企業落戶兗州,實際利用外資連續三年超過1億美元。太陽紙業(002078,股吧)與世界最大的造紙企業美國國際紙業、華勤集團與意大利倍耐力等3家世界500強企業分別實現了合資合作,引進建設的無菌液體包裝紙、高檔汽車輪胎等一批新技術新產品填補了國內乃至亞洲空白。四是突出城市建設牽動,搭建發展平臺。以城市轉型開拓發展空間,牽動發展方式轉變,實現城鄉統籌發展。近兩年投資30多億元,完成了70多項城市建設重點工程,一批大型基礎設施和公益項目建成啟用。五是突出現代服務業撬動,優化發展布局。把現代服務業作為轉方式調結構惠民生的重點,啟動實施了現代服務業振興規劃,突出抓好文化旅游、餐飲服務、商貿流通、現代物流四大類20個龍頭項目,全面提高城市配套服務能力。目前全市在建500萬元以上服務業項目35個,1―8月份服務業完成投資43.3億元、同比增長116%。
加大力度,提升統籌發展水平。一是以工業化理念提升現代農業。不斷加大對“三農”的投入,每年通過各種渠道支持農業和農村發展的資金都在1億元以上。重點發展農業龍頭企業,提高產業化經營水平。全市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到58家,其中銷售收入過億元的10家,帶動形成了40萬畝優質專用糧、5000萬只頭畜禽規模飼養等特色種養基地,全市80%的農產品和70%的農戶進入產業化經營,工資性收入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比重達到52.7%。著力提升農業裝備水平,全市農機總動力達到62萬千瓦,50萬畝耕地全部實現了灌溉節水化、耕作機械化、農田林網化和兩季作物秸稈還田。糧食生產多年保持全國領先水平,被評為全國糧食生產標兵縣。二是以一體化理念建設新型農村社區。通過合村并點建社區,在城市周邊逐步形成“次城市帶”,拉動小城鎮錯位發展,加快推進農村城鎮化、城鄉一體化進程。市財政每年投入1億元用于扶持補助,計劃利用3年左右的時間,將全市一半的村莊整合為50個新型農村社區。2010年實施新型農村社區項目 24個,涉及村莊95個,已啟動65個,竣工或主體完工246棟、在建98棟,項目全部完成后可節余建設用地指標4300畝。三是以均等化理念發展民生事業。新增財力主要用于民生工作。在嚴格兌現落實上級民生政策的同時,根據兗州實際和群眾需要,每年都辦一批讓群眾直接受益的實事好事,特別注重了基礎設施、教育資源、公共衛生、公共文化、社會保障等向農村的“五個傾斜”:2009年全部完成了農村自來水升級改造和農村公路改造,城區至所有鎮駐地道路實現了綠化亮化;在山東省率先實現了九年制全免費義務教育,實現了城鄉干部、教師工資市財政統一標準統籌發放,2009年免除了高中階段學生學費,年內將實施新建中小學冬季取暖等教育重點工程;完成了鎮衛生院標準化建設和300個村衛生室規范化改造,全面推行了城鄉困難群眾大病醫療救助制度,實現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全覆蓋;城鄉低保和“五保”供養實現了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2010年又啟動了被征地農民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市財政每年拿出1000多萬元給予補貼,讓60歲以上被征地農民都能按月領取養老金。同時,實施了投資4000多萬元的電子監控全覆蓋民安工程,城鄉群眾的安全感進一步增強,和諧穩定的社會局面不斷鞏固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