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之風勁吹的今天,醫生上門服務日漸火爆。日前,阿里健康聯合滴滴出行、名醫主刀(手術預約O2O平臺)合作推出“滴滴醫生”免費送醫上門活動。看病難問題被老百姓吐槽多年,如果將來在家就能舒服看病,真不失為一樁美事(據11月10日《人民日報》)。
可以試想一下,當我們的家庭有老人和孩子,在患有某種疾病難以到醫院排隊掛號,甚至都不知道該找哪個科室求醫問診的時候,通過網絡APP軟件,像打專車一樣,用不了多長時間,就會有有資質的醫生主動上門,既可以現場把脈看病,又可以咨詢病情聽從醫生建議去相應的醫院對癥求醫,這該是多么的方便,而且醫療資源也如同大街上跑的專車一樣,有忙有閑,一個求上門信息發出去,還不愁沒有醫生“接單”,至于費用和服務水平問題,則可以雙方協商乃至時間和市場的來評定,好的有責任心和有水平的醫生,也一定會在患者的跟蹤評論中脫穎而出。
盡管這還只是阿里健康聯合滴滴出行、名醫主刀(手術預約O2O平臺)合作推出“滴滴醫生”免費送醫上門活動。還沒有形成真正的市場醫療行為,然還是引發人們對“滴滴醫生”這一新型診療方式,有了更多的期待和遐想。實際上,上門看病行醫,在舊中國以前的城鄉非常普遍,家人有了疾患或婦女生產,人們會首先想到去請“郎中”。即使在眼下社會中,不少醫院也有推出電話預約上門服務的項目,只不過這是單一的“點對點”服務,而“滴滴醫生”這種互聯網+下的服務方式,則是有患者或患者家屬通過網絡軟件,以“點對面”形式的求醫上門,一個病情信息和求醫上門的單子發出去,醫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和專科進行選擇性的接單。
雖然表面上看,各醫院的醫生“都很忙”,尤其是熱門科室的醫生和專家,甚至是一號難求,但實際上并不是所有的醫院和所有有資質有水平的醫生都忙的不可開交,特別是在醫療和患者資源均不平衡甚至各種機制尚缺科學的現實環境下,某些有資質有水平甚至更有責任心的醫生,也有不少坐在體制的冷板凳上,“滴滴醫生”恰恰為這些醫生施展才能提供了有利平臺,更讓患者能享受到在醫院所不能接受到的優質服務。但同時也確實應看到,正如“滴滴專車”一樣,在新型起步的發展過程中,勢必也會出現某些預知或未知的困難和弊端,但這都不是否定甚至禁止“滴滴醫生”這一行業存在發展的理由,發展“互聯網+”就不能沒有“滴滴醫生”,就不能拒絕各類為社會提供便捷服務的“滴滴”出現。
顯然,相對于其他行業,“滴滴醫生”在具體管理和實踐過程中,確實會存在某些診療風險或難以預知的各種糾紛,甚至會有某些魚目混珠或滋生一些坑害患者有失醫德的行為出現,更不排除有某些“偽患者”有意碰瓷甚至危害醫生人身安全的行為,但這些能預知或無法預知的弊端正需要政府相關部門采取科學有效的制度保障和預防,而任何一個行業尤其是新型行業的出現,都沒有絕對的安全和絕對沒有的弊端,“滴滴醫生”所給某些特殊需要的患者群體提供的便利,以及對盤活醫療資源所發揮出的巨大效力,這是社會發展所不能拒絕和錯失的契機,因此,我們鼓勵發展“互聯網+”,更應當敞開胸懷擁抱“滴滴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