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寺鎮在確保群眾利益的前提下,創新模式,尋找雄厚資本支持,選擇高附加值現代農業項目,吸引當地群眾參與經營,規范進行大規模流轉,在316省道兩側建成現代農業示范帶,其中316省道南側耕地已全部流轉為園區。2013年以來,房寺鎮先后投入1.5億元,實施土地整理項目1個,形成成方連片高標準農田5萬畝,流轉土地2.8萬畝,形成四大特色鮮明的農業產業帶:一是3000畝的漢能光伏發電養殖一體化產業區,二是2100畝的如意湖生態旅游發展區,三是1萬畝的張靳明品質瓜果蔬菜種植采摘區,四是3000畝的邢店畜牧養殖區和綠城花卉苗圃種植區,為國家級糧食安全生產基地打下堅實基礎。2014年以來,有意愿到房寺投資農業園區項目的客戶有50多家,目前在談優質農業項目有十幾個。土地流轉為農業園區后,8000多名群眾實現地租和園區打工工資雙收入。
房寺鎮兩區同建的過程雖然還存在產業基礎弱、鎮區帶動弱的短腿,但總體是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新型農民市民化、現代農業規模化、產業發展融合化、公共服務均等化、農村管理社會化的過程,是一個政府主導下有序促進生產和生活形態改變,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同步實現的過程。
下一步房寺鎮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按照國家、省、德州市新型城鎮化規劃重要部署,借助房寺鎮農業條件好、工作基礎好的優勢,建立健全有利于房寺鎮良性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措施,增強房寺鎮可持續發展能力、綜合承載能力和輻射帶動能力,實現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的統一,改變農業轉移人口低端居住、低端素質、低端生產的格局,進而真正做到以“業”興“城”,以“業”移“人”,力爭在欠發達地區走出一條“以城帶鄉、鄉村聯動、一體發展”地方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