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九歲的孩子坐在景區路邊,面前擺著山栗、青棗、松子等山貨,孩子邊賣東西邊寫作業,看到這一幕讓人覺得心酸,感同身受者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走了一路竟發現十多個孩子都是這樣,于是有游客開始懷疑:這難道是一種營銷方式?
一路上很多寫作業的“小販”有很多主動上前推銷
10月4日,西安市民李先生前往王順山森林公園游玩,進入景區后他看到路邊有七八歲的小孩在賣東西,面前擺著一袋袋松子、山栗、青棗、黃豆等各種土特產,價格為5元或10元一袋,而且孩子們邊寫作業邊賣東西。“看著讓人心酸,我就買了一袋松子。”李先生說,城市的孩子都跟著家長到處游玩,景區附近的農村孩子卻趁著假期為自己掙點零花錢,還要抽空寫作業,這樣的場面讓人感動。
但走著走著李先生覺得不太對勁,一路上有很多寫作業的“小販”,還有很多孩子會主動上前攔游客推銷東西,走到景區大約四分之一的路程,李先生就看到了十多個這樣的孩子。
“我覺得像一種營銷模式,是為了博取游客的同情心。”李先生說,當時心里不太舒服,雖說孩子賣東西沒錯,但這種方式讓人接受不了。
很多“小販”都是留守兒童 有游客借機教育孩子
10月4日下午2時許,華商報記者來到景區,看到確實有不少孩子在邊寫作業邊賣東西,大都是小學生,最小的只有5歲,都是附近安子溝村的孩子。孩子們背著書包,里面裝著山貨和作業,現場寫的作業大都是抄寫生字一類的。
“一天能賣100元,可以貼補家用。”六年級的強強說,景區只有放假的時候游客多,他經常趁著假期來賣山貨,雖說上學不用交學費,但也有伙食費等費用,能賣點錢家里就能少負擔點。放假時老師布置了作業,所以就帶著一起來了。問及為何不在家里寫,強強沉默不語。
來自寧夏的游客康先生特意將自己的孩子叫到攤販前,教育他要向這些懂事的孩子學習。
據了解,這些孩子大都是留守兒童,平日里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父母在外地打工。“我們從小就這樣,靠山吃山唄。”27歲的劉先生也住安子溝村,他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他小時候也經常利用節假日來景區賣礦泉水、土特產,既鍛煉了自己,又能貼補家用。
感同身受者: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
10月5日,華商報記者在華商頭條對此事進行了報道,引起各大媒體轉載和網友的關注評論,也出現了不同的聲音。有人觸景生情想起自己小時候,有人覺得太多小孩一起寫作業確實有營銷嫌疑,也有人覺得孩子們自食其力值得鼓勵。
網友“懶惰的火”:我小時候早上先幫媽媽推板車到街上趕集,然后再去學校,下午又去幫著推回來,每天如此。放假就跟著媽媽在集市看攤子,這樣過了好幾年,直到我讀初中早上要上早自習了才終止,到現在我都結婚了,每當看到有人推著板車上坡上橋我都會停下來幫幫忙。
網友“煙熏妝遮不住憂傷”:山里的孩子從小就幫父母干活,我的孩子就幫我在地里干活,我賣貨3個孩子一人一個攤位,就是為了多賣錢,也是邊賣貨邊寫作業,沒想過為了博取同情,就是為了鍛煉他們。
支持者:人心不要太復雜
網友“蕭先生”:哎,咋說呢,辛酸又無奈啊,人生不易啊,家庭條件好的話能這樣嘛。希望你們以后學業有成,為自己為家人為社會謀福利,祝福你們。
網友“漢城人家”:孩子們,好樣的,從小就自食其力,自立自強,只會讓你們以后更強大。
網友“火星人”:什么博取同情不同情,愛買就買,人心為何那么復雜啊?不就寫個作業嘛,一沒哭窮,二沒賣萌。
質疑者:明顯是為吸引眼球
網友“橫掃八千萬”:明顯是刻意的,讓小孩用寫作業吸引游客的眼球,而且寫作業的孩子怎么那么多?同時在同一個地方,都是去寫作業?也太巧了吧,這么小的孩子有那么多作業可寫?
網友“手可摘星”:邊賣東西邊寫作業?說實話,不太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