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9月11日電(記者王亦君)今天上午,我國首家專門為農民工提供法律援助的機構——北京致誠農民工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發布《農民工法律援助十年變遷調研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北京致誠農民工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主任佟麗華介紹說,從2005年成立至今,中心十年間辦理了上萬件農民工法律援助案件,使超過20萬的農民工受益,幫助農民工挽回損失超過1.45億元。從最初以建筑領域欠薪案件為主,到如今欠薪、工傷、解除勞動合同糾紛、社保補償、加班費等多種勞動爭議并存,農民工法律援助發生了顯著變化。
報告以2005年9月8日至2014年12月31日法律援助過的8346人為統計基數,梳理出了勞動合同簽訂率明顯提高,單純欠薪案件明顯減少,工傷維權程序復雜沒有根本性改變,安全生產難以保證,職業病案件受案率上升等變化。
不簽訂勞動合同、否認勞動關系是有些用人單位逃避責任的慣用手法。2008年勞動合同法實施之前,根據中心統計的數字,在2993名受援人中,簽訂勞動合同的只有220人,占7.4%。其中,還有63人的勞動合同是由用人單位“保管”,勞動者本人并沒有。勞動合同簽訂率低,使勞動法規定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應當簽訂勞動合同的規定形同虛設。
2008年出臺的勞動合同法規定,用人單位不簽訂勞動合同,在一年之內需向勞動者支付雙倍工資;超過一年的,視為雙方存在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此后,勞動合同的簽訂率有了比較明顯的提高,從2009年到2014年,在4678名受援人中,簽訂勞動合同的有1025人,簽訂率已經達到21.9%。但與此同時,用人單位卻通過各種方式來規避責任,比如簽完合同后單位收回,勞動者手中沒有留存;以及讓勞動者簽訂空白勞動合同。
另外,報告披露,自2005年中心成立至2014年年底,中心共為664名工傷農民工提供了法律援助。從統計數據可以看出,農民工工傷參保率有了一定提升,從中心成立至2008年5月31日,農民工工傷保險的參保率為3.5%,2009年至2014年底參保率則為12.8%,從這十年的統計數據來看,農民工工傷保險的參保率為8%。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4年全國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顯示,在5種社會保險中,農民工工傷保險的參保率是最高的,2014年參保率為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