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經過30余輪競價,保億置業集團以總價6.4億競得重慶兩江新區蔡家組團H分區。此次競拍,保億出于怎樣的考慮?又將如何推動兩江新區的城市化?未來,保億的發展戰略是什么?為此,本刊專訪了保億置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張俊。
品質地產推進兩江新區城市化
對于此次競拍重慶蔡家組團,張俊表示,從區域發展的角度看,重慶兩江新區作為我國內陸地區唯一的國家級開發開放新區,是繼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后,由國務院直接批復的第三個國家級開發開放新區。未來前景非常看好。
從集團的發展戰略來講,競拍兩江新區蔡家組團,是立于未來保億將建立“東海沿線、環渤海沿線、西南地區”三大地產產業基地目標的基礎上,在繼深耕西安成功開發風景大院、風景御園兩大項目后,重慶是保億西南地區產業基地的另一重要開發城市。
“可以說,重慶蔡家組團地塊的取得,標志著保億置業集團進軍重慶市場的良好開端,打造中西部地產產業板塊又一重大突破。”
據了解,蔡家組團作為兩江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重慶市規劃建設的11個外圍組團之一,區位優勢明顯。近期(2020年)規劃建設面積31平方公里,人口30萬人,其產業定位為“四高”,即“高新技術、高端商務、高檔次娛樂、高品質住宅”。
“這非常契合保億‘和諧空間、品質生活’的企業理念和‘打造城市近郊品質住區’的產品目標。”
隨著我國城市化步伐的加快,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讓一部分實力雄厚的開發商接過了“接力棒”,成為城市開發中不可缺少的角色——城市運營商,扮演著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提升城市競爭力不可或缺的力量。
做為城市化建設的重要參與者,保億一直在努力承擔城市運營者的角色,通過近20年的發展,不僅形成了普通住宅、寫字樓、商業、高檔別墅等多條產品線,提供多種城市人口的居住生活辦公需求,并在全國多個城市的城市化進程中充當著先行軍的角色,如杭州的風景蝶院、西安的風景御園、上海崇明的風景水岸等項目。
“未來,重慶蔡家組團的開發建設也是如此。”張俊表示:“我們集團一直秉承快速開發的經營方針,通過打造品質城市景觀和品質生活空間的兩大產品理念,運用多年累積的產品開發經驗,從園區規劃、建筑、景觀等方面為更多的重慶市民創造良好的城市景觀,舒適、和諧的生活空間。”
“希望我們的產品能夠與城市形成和諧,讓居住者有良好的居住體驗,我想,這也是我們對城市建設應負的責任。”
打造二三線城市最具競爭力的專業地產集團
創立于1991年的保億集團,是一家集房地產開發、物業管理、商業貿易、實業投資等核心產業于一體的大型現代化集團企業。經過近20年的默默耕耘、潛心發展,目前已擁有17家直屬公司和4家參股企業,總資產逾80億。作為集團的主導產業,其地產開發已進入杭州、寧波、舟山、臺州、上海、西安、重慶七大城市,開發規模超300萬平方米。
張俊介紹說,目前保億正在打造全國三大地產產業基地,一是東海沿線(上海、杭州、寧波、舟山);二是環渤海核心區域;三是中西部地區(西安、重慶、昆明)。并已基本形成“城市近郊品質住區、未來城市中心高端住宅、城市新區產業寫字樓、老年旅游復合地產”四大產品系列。在發展策略方面,保億將緊緊圍繞深耕已進城市、大力拓展新進城市的發展目標,取得持續穩健發展。
“應該肯定地說,城市化進程將直接拉動未來二三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所以,我們在打造三大產業基地內的新進城市選擇中,也會更多地傾向于進入一些二三線城市。”
他解釋說,隨著近幾年城市化水平的提升,我國一線城市的城市化水平已達60%以上。按照國際經驗,城市化水平超過70%將進入城市化放緩階段。而在現實生活中,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因出現飽和狀態而隨之引起交通、就業、住房等諸多突出性問題,影響和制約了區域間的均衡發展,出現了目前一線城市過度發展,二三線城市發展不夠的局面。房地產企業在一線城市發展中面臨“用地短缺、企業運營成本上升、房價高漲”等困境。
他認為,在這樣的背景下,二三線城市的城市化水平相對不高,居民居住品質不高,另外眾多地產企業開始關注二三線城市,也與國家城市化戰略開始關注中小城市有著密切的聯系。
“2009年末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及2010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指出,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將是中國城鎮化發展的重點,要在推動中小城市城鎮化的過程中,解決人口過度向一線大城市集中,城鄉發展結構不平衡等問題。”
在張俊看來,這是國家從整體規劃層面明顯透露出城市化重心轉向中小城市的意圖:政策首先為二三線城市地產發展釋放出利好;現狀亟待改變。而這也給二三線城市的房地產發展帶來了良好的契機。
他表示,隨著國家城市化戰略支持,城鄉一體化的推進,軌道交通的快速發展,以及戶籍制度的改革等等,都將促進二三線城市的快速發展,也一定會給地產發展帶來巨大空間。“正是這樣的背景讓保億確立了企業的發展目標——通過快速開發的核心理念,打造全國二三線城市最具競爭力的專業地產集團。”
房地產開發是城市化的縮影
談吐不凡,溫文爾雅,這是許多人對于張俊的評價。采訪中,張俊除了從城市化的角度闡釋了保億的發展戰略,還從多個角度闡釋了自己對于城市化的認識。
他說,城市化水平一直是公認地體現城市現代化的重要標志,縱觀世界各發達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歷史,無一例外地經歷了農村勞動力向城市非農產業轉移的過程。我國的城市化實際上是伴隨我國的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的過程。
改革開放初期,我國通過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先進城后建城、發展新城鎮等措施,城市化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上世紀90年代以后,隨著城市化建設的全面推進,以城市建設、小城鎮發展和普遍建立經濟開發區為主要手段,城市化水平顯著提高。張俊認為,我國城市化水平從1978年的17.92%上升到2009年的46.6%,國內一線省份城市化率高達60%以上,都是有力的說明。
另外,張俊認為,處于城市化加速發展階段的中國也一定會遵循著城市規模迅速擴大,城市數量迅速增加,城市地域大幅拓展并出現城市密集地區和大城市連綿區的趨勢發展。
據國家統計局專家估計,在現有發展水平上,城市化比重每增加一個百分點,直接消費可拉動GDP增加0.5個百分點,張俊表示,從這個角度來看,城市化水平是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并起著至關重要的戰略意義。
“如果從房地產的角度來說,房地產與城市化進程密不可分,城市化是房地產發展的重要基石。”作為房地產行業的從業者,張俊結合自己的職業經歷談到,城市化的重要表現,就是人口流動,初期的農村人口流動到城市,中期表現為小城市向大城市流動等等,轉移到城市的農村人口需要解決戶口、住房、就業、醫療、子女教育等問題促進了城市社會事業投資,共同推動社會總需求得到穩定和快速增長。在國人“居者有其屋”的主導思想影響下,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必將產生大量的基本居住需求,也為房地產的開發提供了良好的需求基礎。
同時,從某種意義上說,房地產開發,也是城市化進程的一個縮影。“比如,我們剛剛拿到土地的時候,往往是某個被征用的農村集體用地轉為國有用地。一些土地情況良好的,周邊馬路已經修建完畢、有少量配套,要么道路、配套都還只存在圖紙中。土地開發后,隨著居住人口的增加,周邊的商鋪陸續開張,人氣漸漸興旺。曾經的不毛之地就會與城市繁華中心無縫銜接,成為另一個繁華中心了。”
“我所親身體驗的城市化,完全符合城市化地理學上的解釋,是一個地區的人口在城鎮和城市相對集中的過程。這也讓我感到,城市化意味著城鎮用地擴展,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在農村地域的擴散過程。”
盡管城市化促進了房地產行業的發展,張俊認為也要關注它引發的眾多問題與挑戰,比如人口總量快速膨脹、日趨嚴重的環境問題、住房制度不健全等等,以及城鄉建設與土地制度、城市建設與住房保障、建筑節能環保等多個熱點議題。“這些表明,城市化進程也在不斷對房地產行業提出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