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與航空之爭,原本是個老話題,但隨著高鐵網絡日漸完善,漸趨“公交化”運行的高鐵正深刻改變著中國交通運輸的格局。有業內人士開玩笑:“如今每開一條新高鐵,都意味著沿線交通的重新布局,讓公路、航空抖三抖。”(8月23光明網)
自7月1日暑運開始以來,鐵路旅客發送量持續高位運行,截至7月29日,全國鐵路旅客發送量達23232萬人次。其中,動車組旅客發送量達到10174萬人次,突破1億人次大關,占鐵路旅客發送總量的44.3%,日均發送350.8萬人次,同比增長29.9%。高鐵如此發力的確給公路、民航客運帶了巨大沖擊力。
然而,能取得如此成績,除了高鐵較之民航有先天諸如全天候、低票價、安全舒適等優勢外,鐵路方面也采取了優化運輸方案,完善高鐵網絡,組織“公交化”開行模式,進行科學高效調度等手段使高鐵吸引力不斷增強,利用不同方式與民航角力,使短期內誘增客流量劇增。例如,為了占有更大的市場,鐵路方面不斷擴充高鐵線路使長三角織線成網,上海、杭州、寧波、南京、蘇州、合肥等站高鐵動車組密集連發,最短5分鐘發出一列,比公交車還要密集,旅客基本隨到隨走,便利的出行條件使出游人數猛增。
相比高鐵“盆滿缽盈”,民航多條航線今年在高鐵的猛烈沖擊下均價降幅顯著,全國范圍內運量也一度走低。據公開數據顯示,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僅“合肥-福州”航線的經濟艙均價降幅就高達38.9%,跌了近四成。當然,面對困境民航方面也不甘示弱,為了應對高鐵的強大沖擊力,民航采取了航線網絡優化、航線經停改造、保留的短程航班可側重于中轉銜接功能及改造為高收益航線經停點等方式吸引客源。此外,在重點航線上,民航還通過提高航班準點率來拉攏高端旅客,使客流量穩中有升。在不久前東航發布的2015年中期業績數據中筆者獲悉,今年暑運期間東航預計將運行航班超12.2萬班次,同比新增約1.3萬余航班,也收獲不小。
顯而易見,在市場博弈中,高鐵與民航之爭并非一場你死我活的“零和游戲”,因為在市場博弈中,無論在高鐵擴大市場還是民航努力應對高鐵沖擊時,各自都在不斷改進經營模式,持續提高服務,優化大眾出行條件,為自身的發展開辟新的道路。在此過程中,不但能夠相互促進,也使二者不再高枕無憂,迫雙方深入挖掘市場,重構這個時代的交通運輸格局,同時也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好的出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