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我國傳統工業生產進一步回落,但農業發展總體平穩,服務業保持較快增長,一批新的增長點快速發展壯大,為經濟增長7%提供了有力支撐。從發展趨勢看,我國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潛力巨大,預計到2020年,我國新的產業增長點潛在產值規模在60~80萬億元,能夠支撐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
一、我國經濟發展動力正由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
近年來,隨著需求結構和生產要素條件的變化,我國產業結構呈現出新的特點和趨勢,主要是傳統增長動力弱化,而新的增長動力不斷壯大,新舊增長點、新舊支柱產業進入更替時期。
一是服務業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力。長期以來,工業一直是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但近年來,我國工業特別是重化工業、出口導向型工業增速持續下降,但服務業比重上升,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今年上半年,第一、第二產業增速分別為3.5%和6.1%,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4個百分點和1.3個百分點。而第三產業增長8.4%,比去年同期提高了0.4個百分點,服務業占GDP的比重提高到49.5%,對GDP的貢獻率達到81.2%。
二是高技術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推動工業增長的新動力。上半年,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5%,明顯快于工業整體水平。同時,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持續擴大。據統計,2015年1~6月,戰略性新興產業27個重點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收入和利潤分別達86311.4億元和6164.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0.3%和17.8%。
三是新的增長點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從服務業內部結構看,傳統的房地產、物流、批發和零售等行業增長下降,但金融、文化旅游、電子商務、信息消費服務等快速增長。例如,今年上半年,金融業增加值增速為17.4%,同比提高了7.7個百分點;金融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達到29%,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6.1個百分點,成為拉動經濟增長最大的行業。國內旅游人數實現了20.24億人次,同比增長9.9%;實現旅游收入1.65萬億元,增長14.5%。全國網上零售額16459億元,同比增長39.1%。其中,實物商品全國網上零售額增長38.6%,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貢獻率達到28.7%。電信業務總量同比增長23.2%,其中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大幅增長,增速同比高達93.6%。移動數據及互聯網業務實現收入1513億元,同比增長39.3%。
從工業內部結構看,傳統工業增速下降,但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等行業快速增長。例如,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高端服務器等產量成倍增長。環境監測儀器儀表行業同比增長11%,通信設備制造增長13%,光纖、光纜制造增長10.8%,醫療器械制造增長12.1%,航空航天裝備增長34.9%,風能裝備增長35%,等等。
此外,我國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也為經濟增長提供了重要支撐。據統計,今年上半年,新登記注冊市場主體685.1萬戶,增長15.4%,其中,新登記注冊企業200.1萬戶,同比增長19.4%,注冊資本金12.9萬億元,增長38.4%。初步估算,今年上半年,金融、文化旅游、物流、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與健康、高端裝備、節能環保等新的增長點收入合計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6萬億元左右,增加值約為1.08萬億元,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0%。
二、我國新的產業增長點潛力巨大
綜合考慮技術進步、市場需求等多方面因素,“十三五”時期將是我國新興產業快速壯大的階段。我們估算,到2020年,我國健康產業(包括生物醫藥、醫療器械和健康服務業)發展潛力(產值規模)將達到14~16萬億元,文化服務業為11~16萬億元,節能環保和新能源產業為11~14萬億元,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為12~15萬億元,高端裝備產業為8~10萬億元,旅游業為5~6萬億元,此外,新型金融、新材料、現代物流、教育培訓、綠色農業等也具有較大發展潛力,這些產業累計產值規模潛力在60~80萬億元。
以健康產業為例,這個行業是一個具有剛性需求特點的行業。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均收入水平不斷提高和快速進入老齡化社會,國內健康需求市場快速擴大,健康產業也快速增長。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健康產業規模還不大,發展潛力還沒有釋放出來。以健康服務業為例,美國健康服務支出占其GDP約17%,而我國僅為5%左右。據世界經合組織統計,2012年健康服務業占GDP的比重平均為5.11%,美國為7.72%,日本、德國、韓國分別為7.16%、6.65%和4.37%,而我國為1.51%。今后一段時期,隨著我國人民收入水平進一步提高和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國內市場將快速釋放出來,我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健康市場,健康產業將成為支柱產業。預計到2020年,產值潛在規模在15萬億元左右,其中健康服務業收入約為8萬億元。
又如,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近年來,以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迅猛發展,進一步向經濟社會各領域滲透,不斷催生新業態、新產品。預計“十三五”時期,我國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將會進一步加速,到2020年產值規模將達到12~15萬億元,其中物聯網、云計算和大數據行業產值規模約為6至8萬億元,移動互聯網規模約為6萬億元。
再如,節能環保產業。該行業屬于典型的政策主導型、法規驅動型產業。“十一五”以來,隨著我國對節能環保要求的不斷強化,我國節能環保產業保持以年均15%~20%的速度增長,2014年產值達到3.7萬億元。從發展趨勢看,今后一段時期,我國對生態治理和節能環保的投入不斷加大,對節能減排的要求將進一步強化,因此,未來我國節能環保產業在較長時間內仍將保持15%~20%的增長速度,預計到2020年節能環保產業產值規模將超過10萬億元。
三、加快培育壯大支撐7%的產業發展新動力
盡管近年來我國新的產業增長點快速發展,但總體規模仍然不大,在部分領域與發達國家的差距進一步拉大,必須采取力度更大、針對性更強、作用更直接的措施,推進重大改革,制定重大政策,實施重大行動,充分釋放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活力、潛力,進一步加快發展步伐,為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提供更加強有力的支撐,努力搶占新一輪國際經濟技術競爭的制高點。
1.大力推進重點領域的改革攻堅。當前,制約我國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最大障礙是體制機制問題。從服務業看,核心是改革開放不夠,例如目前我國金融、健康服務業、教育培訓等行業需求巨大,但供給嚴重不足。從戰略性新興產業看,主要是管理體制不完善。為此,應著力擴大金融、教育培訓、健康服務等領域的改革開放。要圍繞新能源、通用航空、互聯網信息服務、節能環保等領域,加快破除制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制度瓶頸。
2.采取針對性、操作性和突破性更強的技術經濟政策支持。在服務業發展方面,應借鑒我國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經驗,建設服務業開發區,給予實質性、突破性的政策支持,鼓勵地方大膽先行先試。對于高鐵、核電等我國具有比較優勢、已基本成熟的行業,要進一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切實加強出口信貸等政策的支持。對于清潔生產、CPU和操作系統等國際上已基本成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重大技術和行業,要堅持以應用促發展,依托大企業,結合國家重大工程的實施,加強集成創新和協同創新,切實加強政府采購等政策的支持。對于海水淡化、中高端醫療器械等已進入產業化階段的領域,要重點支持需求方和用戶側,加快建立健全行業標準、技術標準和認證認可體系,在市場準入等方面創造寬松的環境,在財稅、價格、重大技術、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構建和完善經濟政策支持體系。
3.組織實施一批重大行動計劃。要深入實施大眾創業和萬眾創新、“互聯網+”、中國制造2025等戰略和行動計劃。同時,建議加快論證、啟動實施“健康中國”“百萬輛電動汽車”“國家空間基礎設施”等重大工程和行動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