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地區文化起源很早,擁有豐富而深厚的歷史文化資源。深入挖掘以燕趙文化為特色的京津冀文化一體化發展的資源和特色,并結合新的歷史機遇和條件,以統一的文化意志為導向,構筑新的京津冀文化有機體,是京津冀文化協同發展的奠基性工作。如今,京津冀一體化已在國家決策的層面上穩步推進,被割裂的文化空間正在被重新榫合。從歷史入手,從未來著眼,創造性地形塑京津冀面向世界的新的有機體,當是目前促進京津冀文化認同的關鍵。
在目前三地關于文化發展的政策參差不齊,難以形成合力的情況下,如何加強政策的協調性,構建真正的大首都文化圈,還需從制度文化入手,讓文化政策成為文化協同發展的第一推動力。這就要求需加強政策調研,建構相關的評價體系,摸清影響京津冀文化認同的阻礙因素,加強京津冀制度文化建設,從政策上保障京津冀一體化發展的方向。特別要講清楚文化在京津冀一體化進程中應如何發揮特殊作用,文化政策如何保障與社會、經濟、政治、生態的良性互動,真正在三地形成一致的文化認同等重大問題。
文化具有浸潤和溶解的特性,京津冀文化協同發展是個系統工程,其進度的快慢,效率的高低,有賴于眾多領域的共同發展。切實推進文化認同,需要以“互通互補”為導向,構筑同一個民生夢。推動民生發展是實現京津冀一體化的著眼點和落腳點。構筑同一個民生夢就是要以“人地系統”的整合為目標,首先從觀念上消除“壁壘”,進而從政策、法律等各方面促進三地民生的互利互惠、協同發展,切實做好交通對接、產業合作以及公共服務體系協同發展等具體工作。
切實推進文化認同,需以“資源共享”為手段,推動同一個教育夢。京津冀三地人才的合作是實現“大文化教育”的重要步驟。以建設“京津冀人才合作培養基地”,共同建設一批相互開放的大學畢業生實習基地、技能人才實訓基地、黨政人才培訓基地,實現三地優質教育培訓資源的共享。啟動實施“京津冀人才行”計劃,每年分別選派一定數量的科技、教育、衛生等領域的優秀人才到其他兩地的相關部門進行掛職鍛煉,加強區域間重點領域的人才交流。依托“高校聯盟”“京津冀高校人才直通車”等,支持和鼓勵高校教師從事跨區域的咨詢、講學活動,發揮三地高層次人才在知識創新、成果轉化、產業培育、政策咨詢等方面的作用。實施中青年黨政干部異地互派制度,采用掛職鍛煉、交流學習、項目課題共同研究等多種形式,也可舉辦相關文化培訓班,加強三地黨政人才的交流培養。
切實推進文化認同,需以“綠色健康”為目標,實現同一個生態夢。生態環境保護一體化是京津冀一體化的重要抓手。綜觀京津冀區域全局,其生態環境保護形勢嚴峻,比如水資源嚴重短缺、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極為脆弱等。而在構建“京津冀生態文化圈”的過程中,普及生態文化知識,加強公眾參與活躍度是極為重要的一個方面。進一步拓寬京津冀公眾參與環境治理的有效途徑,形成有效的監督力量。這也是文化作為日常生活方式的重要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