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國十條”)已出臺一年多,各省(區、市)的空氣污染治理交出了怎樣的答卷?
7月31日發布的《中國空氣質量管理評估報告(2015)》(以下簡稱《報告》)顯示,過去一年各省(區、市)PM2.5、PM10等污染物年均濃度整體達標率仍較低。
該報告由中國清潔空氣聯盟制作發布。
《報告》顯示,2014年PM2.5治理表現最為優異的是山西、山東和上海,這三個省市的PM2.5年均濃度同比下降了16.7%、16.3%和16.1%。
但是,在河南、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形成了一個大面積的連續的PM2.5嚴重污染區域,其中河南的污染狀況十分嚴重。湖北、湖南兩省部分區域,以及川渝部分區域的PM2.5污染程度也較嚴重,甚至超過了長三角地區。
而在PM10的污染治理方面,海南、云南、廣東、貴州、黑龍江、廣西等6省份達標,成績居于全國前列。但值得注意的是,中部、東北和西部地區的10個省市的2014年PM10污染治理數據與2013年相比不降反升。
《報告》顯示,2014年全國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比上一年分別降低了3.4%和6.7%,絕大部分省市的這一指標都有顯著降低。此外,汞的排放控制、溫室氣體的協同控制等都取得了較大進展。
污染物的減排也推動了整體能源結構的清潔化調整。《報告》顯示,2014年全國煤炭消費總量同比降低約2.9%,出現了15年以來的首次負增長。
中國清潔空氣聯盟清潔空氣創新中心王麗莎博士表示,隨著“新環保法”和“國十條”的出臺,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地方立法、標準制定、檢測網絡建設、行政處罰等方面全面推進,但這個過程中的政府信息公開程度依然不高。
《報告》顯示,30個省(區、市)的環保信息公開程度總體得分率為59.5%,其中空氣質量的實時監測歷史數據均不可追溯。而對于空氣污染防治行動方案的實施效果評估,除天津外,全國其他省(區、市)都沒有對外公開。
王麗莎表示,目前我國空氣污染治理的困難主要在于各地先天污染自凈能力差異大、產業結構與能源結構調整壓力大,以及機動車在全國范圍內增速加快等幾個方面。
作為《報告》的研究和發布負責人,中國清潔空氣聯盟清潔空氣創新中心主任解洪興表示,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煤炭消費總量的控制是未來空氣污染治理的重要方向,機動車的污染治理也非常重要。他建議,未來各地應當開展系統的空氣質量改善/達標管理工作。
據了解,這是我國第一份對全國范圍內的大氣污染治理情況開展評估的研究報告,數據主要來源于各省(區、市)政府發布的公開數據和環境科學研究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