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社會關注的荊州電梯卷人事故日前有了調查結論:這是一起安全生產責任事故,初步認定蘇州申龍電梯股份有限公司和湖北安良百貨集團有限公司對此次事故應負主要責任,湖北德富機電設備有限公司對此次事故負相關次要責任。
這起電梯“奪命”悲劇帶給公眾的,不僅是生命的脆弱,還有震驚、憤怒與不安。因為乘坐電梯已是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幾乎所有城市中的公共場所都安裝有電梯,我們也在肆意享用電梯帶來的方便與快捷,但誰也沒有想到電梯也有可能“吃人”。在悲劇帶來的負面影響下,許多人在乘坐電梯時變得誠惶誠恐,一些網友自創的防范方法也開始熱傳。總之,公眾在使用電梯時,開始夾雜著一股強烈的不安全感。這是公眾的正常反應,許多安全事故都會帶來這樣的后果。但顯然,對于整個社會而言,這種不安全感是沒有任何益處的。慶幸的是,這種不安全感正在消退。在我看來,有兩個原因:一是調查結論及時出臺。盡管早前有網絡“水軍”混淆視聽,但最后的結論符合公眾預期,責任厘定客觀、準確、清晰;二是后續防范措施有力。國家質檢總局緊急部署各地逐臺檢查自動扶梯,廣東省質監局也已緊急部署風險排查,湖北、上海等地緊急發文暫停使用“申龍”電梯。
盡管公眾的不安全感在消退,但要讓公眾完全放心使用電梯,還有許多工作要做。截至2014年底,我國電梯保有量、年產量、年增長量均為世界第一。不過,另一方面卻是安全事故的時有發生,去年全國共發生49起電梯事故,造成37人死亡。造成事故的原因,可以說涉及了電梯生產、使用、維護、監管的方方面面。同樣是在荊州,去年警方成功破獲一起制售偽劣電梯案,銷往國內多省份、價值2200余萬元的百余部品牌電梯全部是假冒偽劣產品。還是在荊州,今年5月中旬至6月上旬,國家質檢總局對11個省區市展開“電梯安全監管大會戰”的督察調研,湖北省位列其中,荊州市自然也在其中。然而,這些行動都沒能防住悲劇的發生。類似的追問還有許多——這樣設計不合理、蓋板尺寸與圖紙不符、近四年內曾五次出事被曝光的“申龍”電梯,為何能取得質監合格證?湖北德富機電設備有限公司,又是如何維護保養的?商場工作人員發現電梯故障后,為什么沒有采取有效應急處置措施?這些問題還需要相關部門認真作答。只有把問題弄清楚了,把責任追到位了,把監管責任發揮好了,才能有效防范電梯事故的再次發生,也才能讓公眾完全放心使用電梯。
對于公眾來說,這起事故也是一次難得的安全教育機會,只不過代價太大,太讓人痛心。連日來,許多專業聲音和實地檢測紛紛見諸媒體,我們從中至少可以了解到乘坐電梯的注意事項、緊急情況下扶梯如何緊急制動、扶梯中間蓋板是否真的不能踩。事實上,每一起安全事故都是一次查漏補缺的機會,對于公眾如此,對于企業、政府、監管部門同樣如此。問題是,我們能不能從根子上找出問題所在,從根子上完善安全生產各個環節。安全生產人命關天,然而頻發的安全事故卻再次暴露出諸多安全痛點,暴露出安全生產責任落實方面存在的問題。電梯事故是這樣,地陷事故是這樣,飛機縱火事故也是這樣。一次次的安全事故,一次次敲響警鐘,我們必須從中真正汲取教訓,絕不能陷入“好了瘡疤忘了痛”的怪圈。只有編織起一張立體全面的安全生產網,才能少一些血淚教訓,多一些祥和平安。
每一次安全事故都無比沉重,安全代價更是無比慘痛,但愿這是最后一起電梯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