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廣州近日印發《廣州市出租屋專項整治暨干凈整潔平安有序出租屋創建活動3年行動計劃(2015~2017)》,用3年時間集中開展出租屋整治。具體措施包括嚴查安全隱患、給出租屋建立“電子檔案”、推進居住證門禁視頻系統建設、制訂來穗人員服務管理規定、推行城中村出租屋自治管理模式等。
無論是潮濕逼仄的城中村握手樓,還是人滿為患但“性價比”高的“群租房”,還是管理規范窗明幾凈的小區房,或多或少都存在出租屋管理亂象。譬如城中村握手樓,通道狹窄,電網混亂,消防、衛生隱患突出,底層住戶更是頻遭偷盜困擾;又如“群租房”雖然為蟻族所必須,但隨意分割房屋,居住空間紊亂,消防設施完全跟不上,隱患也不小。
對于諸如此類的消防、衛生和安全隱患,專項整治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刻不容緩的。且在大數據時代,建設出租屋“電子檔案”,服務于所有租房者,也是政府構建“互聯網+”的有效實踐。
然而,與以往出租屋整治焦點集中于“屋”顯著不同的是,本輪整治的著眼點不再是出租屋本身,而是由屋到人,試圖借助整治出租屋達成摸清所有來穗人員狀況的整治目的。按照有關表述,目標是實現“人來登記、人走注銷、定期更新”常態化,登記率在95%以上。
這一目標不可謂不宏大。根據官方數據,廣州目前有出租屋466萬套,流動人口超過800萬人,加上廣州是商貿城市,人員流動頻繁,短租客規模并不少,要想實現95%的登記率恐怕是一項難以完成的任務,對于行政系統來說也是難以承受的負擔。因為靠租房者和房東上門登記并不現實,管理部門一一敲門登記更不現實,除非依靠技術手段,讓租房者不得不登記——這就是本輪整治提出的“居住證門禁視頻系統”,未來不僅在城中村推行,甚至會普及到有物業的小區。
新的問題又來了。雖然居住證門禁系統對于來穗人口登記、治安監控管理都是立竿見影的,但在這一以身份標識為基礎的門禁系統下,居民隱私權該如何保障?居民幾乎所有出行信息都在掌握之下,對于出租屋管理和服務是否有很大的必要性?如果只是為了讓出租屋人員登記在冊,落實現有登記制度即可,而無須將門禁系統與身份文件綁定,更何況廣州人口流動頻仍,是否有必要這么事無巨細?
此外,目前廣州幾乎所有的出租屋都有自己的門禁系統,如果全部改換為居住證門禁視頻系統,那么拆舊換新的巨額支出該由誰來承擔?要知道,廣州目前登記在冊的出租屋高達466萬套,論樓棟數恐怕也有數萬之多,一套門禁系統起碼幾百上千元,這于房主無異于一筆負擔,于某些部門可能又成了一筆生意。
出租屋整治該整治什么,這并非一個不言自明的問題。消防問題、衛生問題、安全問題,毫無疑問都應該納入整治之中,但由屋到人、由出租屋到來穗人員管理,跨度是不是大了些?顯然,基于對治理理念和行政成本的綜合考量,有限的行政力量,應該著眼于出租屋的消防、衛生是否合規,周邊的治安管理體系是否完善,至于房主采用什么樣的門禁系統,有物業的小區選取什么樣的管理模式,則屬于業主自治和民間自我管理的范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