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著力提升執政黨軟實力
政黨軟實力是政治軟實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共產黨的軟實力,說到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優勢和力量所在,是黨的先進性與黨的執政能力的表現所在。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的執政黨,中國共產黨始終把發展作為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僅僅用了30年時間,使我國徹底改變了經濟社會比較落后的狀況,轉變成一個朝氣蓬勃、欣欣向榮,初步走向繁榮、富裕、強大的國家。黨的執政方式更加科學、民主,黨的執政基礎更加堅實、鞏固,黨的胸襟和眼光更加開闊、深邃,成為走在時代前列、保持和發展著自身先進性的黨,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在國際舞臺上,中國共產黨展現的是“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搞建設”的先進執政黨形象,善于理論創新、與時俱進的現代執政黨形象,堅持以人為本、體恤民意的親民政黨形象,開明開放、和平民主的和諧政黨形象,遵循馬克思主義的新型政黨形象。
面對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世界大勢,面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困難、挑戰和風險,增強我們黨的凝聚力和軟實力,對內來講,應始終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做到思想上堅信不疑、行動上堅定不移,決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決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而是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發展。對外來講,要進一步深化對中國特色政黨外交規律的研究和把握,不斷提高黨的對外交往能力,積極樹立中國共產黨良好的國際形象;進一步深化對總體外交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重大問題的系統研究和整體籌劃,維護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對多黨合作來講,要貫徹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繼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在政治參與、利益表達、社會整合、民主監督、維護穩定等方面發揮好這一制度的民主價值和功能,不斷優化新的政黨合作關系、執政方式和民主實現形式,促進政黨關系、民族關系、宗教關系、階層關系、海內外同胞關系的和諧。對凝聚力量來講,要繼續發揮好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群眾集思廣益、集中智慧、凝聚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展示中華民族的精神風貌,保持長期奮斗、頑強奮斗、不懈奮斗的精神狀態,勇于變革,勇于創新,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被任何干擾所惑,繼續奮勇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對意識形態建設來講,要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堅持不懈地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引領人民,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匡正祛邪和樹立風尚,使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更加團結,更加意氣風發。對指導思想來講,要堅持實踐創新與理論創新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繼續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全黨,用科學的理論指導行動,確保黨的事業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二、著力提升國家經濟軟實力
一個國家的經濟軟實力,主要體現在知名品牌、無形資產、服務業和經濟組織方式等優勢上。由于我們的品牌保護意識相對滯后,很長一段時期以來,國外品牌乘虛而入,紛紛搶灘中國,國外企業通過與我國企業合資、合作、買斷乃至搶注等手段,排擠、侵吞我國的民族品牌,尤其是在快餐、食品、飲料、服裝等行業,我國品牌消失比較嚴重。據國家工商總局統計,目前海外企業在中國申請的商標注冊達13萬例,而中國企業在海外注冊只有8607例,僅在加拿大就有60多個中國馳名商標被惡意搶注,凸顯中國企業海外商標保護意識的淡漠。我國是一個制造大國,生產的手表、鐘表、服裝和運動鞋等占世界產量的70%—80%,中藥材種類和產量更是占世界的90%,但至今卻沒有幾個過硬的世界品牌,只能貼牌或者為他人作“嫁衣”。
品牌的精髓關鍵在于品牌的核心價值。品牌核心價值的樹立,一是企業自身清晰,二是消費者要認可,三是要廣泛宣傳。品牌的核心價值主要體現在有沒有自主知識產權。這些年來,我國積極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有效地激發了企業和全社會的創新熱情,使我國專利申請量保持較快增長態勢,國內企業申請專利呈現出3個“明顯增多”:一是申請專利的企業數量明顯增多;二是單個企業的平均申請量明顯增多;三是有百件以上申請的企業明顯增多。目前,我國商標注冊申請累計677萬件,有效注冊商標總量240萬件,且每年還以30%的速度在遞增。2009年上半年,在國際金融危機形勢下,我國商標注冊申請量仍保持較大幅度增長,比上年同期增長7.7%,達到38萬件。當然,專利多并不意味著品牌多。
如何從專利大國轉向品牌大國、從制造大國轉向創造大國、從貿易大國轉向經濟強國,就提升經濟軟實力來講:一是要實施品牌營銷戰略,圍繞大品牌做足文章。二是要重視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把產品質量視作企業的生命線。三是要提升產品的文化和技術內涵,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變。四是要切實保護知識產權,樹立和提升品牌的良好形象。五是要通過各種形式,加大品牌的宣傳力度。六是要以優勢品牌為支撐,著力培育優勢產業鏈和產業群。七是要堅持走好品牌國際化、經營規?;⑹袌龆嘣⑿б嫒蚧穆纷樱ψ儭爸袊圃臁睘椤爸袊鴦撛臁薄0耸且訌娖放票Wo意識,尤其要在一些發達國家市場(如美國、德國、日本等)有針對性地采取一些防范措施。九是為積極應對和回擊一些國家貿易保護主義的行徑,更好地保護本國企業利益。
在經濟軟實力方面,金融軟實力值得重視。這次國際金融危機,使現行的國際金融體系、世界經濟治理機構、西方價值觀念和發展模式受到嚴重沖擊,各國加強合作、共同應對全球性問題的愿望不斷增強。在這個大背景下,世界各國已經開始著手為“后金融危機時代”謀篇布局,積極爭奪以金融體系為突破口的國際秩序變革的制高點。我們應當利用這次金融危機,反思不足,努力提升我國的金融軟實力。一是要明確我國金融發展的戰略目標,構建相關的指標體系。包括競爭力指標(體制效率、市場深度、創新能力等)、金融環境指標(法制健全度、社會誠信度、風險防范度等)、人文指標(理論創新指數、文化力指數、人才結構指數等)。二是要將金融軟實力的提升納入到行業監管和社會評價范圍。主要是把金融文化、體制機制和管理理念等作為提升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三是要利用全球金融合作的機會,擴大我國在國際金融體系改革中的發言權。以成為金融穩定論壇正式成員為契機,積極主動參與國際金融機構活動,加強對國際金融體系改革議程的引導,擴大我話語權和規則制定權。四是要堅持權利和義務平衡的原則,妥善處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增資問題,推動擴大我在IMF等多邊金融機構中的投票權。加強與新興國家協調立場,防范美國及西方對我進行“規范”和施壓,引導國際金融體系改革朝于我有利方向發展,不斷提升我國金融軟實力。
三、著力提升國家科技軟實力
從世界范圍來看,一國的科技軟實力主要體現在公眾科學素養、科技人才隊伍、創新創業環境、科技管理水平等方面。
從科技人才隊伍來看。據統計,到2008年底,我國科技人力資源總量已達4200萬,研究開發人員總量190萬。從2002年至2007年,5年間我國科技人力資源總量增加了74%,其中科技活動人員增加41%,科學家和工程師增加44%。2007年,獲碩士、博士學位者占科技人員總量的25%,高于2003年的11.4%。尤為可喜的是,我國科技隊伍年輕化趨勢比較明顯,截至2007年底,40歲以下科技人力資源達到3700萬人左右,占科技人力資源總量的2/3以上??梢哉f,我國已形成了一支具有相當規模的、高素質的科技人才隊伍。
科研投入與產出也是反映科技軟實力的一個重要方面。上世紀50年代初,全國財政科技撥款只有0.56億元;2000年,我國全社會科研經費支出約為900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僅為0.9%,到2008年時這一比重提高到了1.52%。2008年,我國科研經費支出達到4570億元,各類教育經費支出超過1萬億元;科技成果登記數約3.4萬項,科學技術市場成果交易額2200多億元;科技論文數量從1996年占世界的第14位躍升到2006年的第5位。2009年,中央財政科技投入達到1461億元,增長25.6%。2008年全球研發投入約為1.21萬億美元,比2007年增加7.6%;其中美國為1427億美元,日本為277億美元,德國為133億美元。我們在這方面盡管與發達國家仍有很大差距,但我國的科技進步已令世人矚目。當前,盡管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全球產業界的研發投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但是各國通過凝聚科技人才、開發核心技術產品、提升創新能力來應對金融危機已成為產業界共同的理念和策略。
增強科技軟實力,主要在于科技創新。創新是一個民族發展的靈魂所在。為此,一要抓緊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將《綱要》確定的16個重大科技專項與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需求緊密結合起來,牢牢抓住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這個關鍵,增加科技投入,培養專業技術隊伍,不斷提升運用科技手段解決經濟社會發展瓶頸制約的能力。二要重視科技人才的培養與引進。我國科技人才多,但學術帶頭人和科技領軍人才卻不多。因此,既要眼睛向內抓緊培養學術帶頭人和科技領軍人,還要眼睛向外落實引進海外人才的“千人計劃”。三要以振興裝備制造業為突破口,加快推廣和應用有利于節能減排、產業振興的先進技術與產品。鼓勵有潛力的企業抓住機遇,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升級,加強關鍵技術研究,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加快產品創新,創造新的市場需求,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全面實施技術創新工程,大力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產業核心競爭力。四要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資源,加強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圍繞國家戰略需求,拓展合作領域,深化合作層次,積極參與國際科學工程,分享世界先進科學研究成果;積極開展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發展低碳經濟等全球性重大科技合作;鼓勵我國企業“走出去”建立海外研發基地,收購或兼并國外科技企業和研發機構。
四、著力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
文化軟實力是國家影響力的象征。與其他軟實力相比,文化軟實力的影響更具滲透性、更具持久性、更具廣泛性。文化的影響力不僅體現在價值觀滲透和社會文明傳播等方面,而且它本身是一項重要的產業,據統計,2006年全球文化產業市場規模近1.5萬億美元,且以每年6.7%的速度在增長。歷史經驗還表明,經濟危機常常是文化產業發達的生機和轉機。20世紀30年代空前的經濟大蕭條,使美國電影業成為國家的支柱產業;上世紀90年代日本經濟低迷近10年,使日本的動漫產業走向振興;1997—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使韓國的游戲產業成為全球的行業領軍。2008年我國電影票房收入較上年增長35%,2009年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可謂“逆勢飄紅”。這也印證了文化產業具有典型的“反經濟周期”特征,在經濟復蘇中應當加以很好地運用。
在國際形勢和力量的對比變化中,如何使我國的和平、發展、合作的外交方針為世界各國所理解,如何更好地傳播中華傳統的和合文化與和諧思想,最近幾年,在世界各地興起的孔子學院和學堂已經成為傳播中國文化、推廣漢語教學的平臺。自2004年11月全球首家孔子學院在韓國成立以來,截至2009年9月底全世界已有87個國家建立了282所孔子學院(主要設立于大學)和241個孔子課堂(主要設立于中小學)。僅2008年一年,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開設各類漢語課程6000多班次,注冊學員13萬,舉辦各種文化交流活動2000多場次,參加人數達140多萬。
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過程中,文化的軟實力顯得尤為重要。在一般人看來,面對貌似強大無比的金融系統,文化似乎柔弱,實際不然,在應對危機的節骨眼上,文化的光芒往往能煥發出強大的力量,且堅不可摧。文化軟實力主要體現在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價值理念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優越性顯示出的獨特魅力和強大吸引力。
一是勤勞節儉、誠實節制的傳統美德。西方特別是美國寅吃卯糧、舉債度日的生活方式和經濟運作模式是導致金融危機的根源之一。資本主義長期積累的放任自流、利己主義、貪婪自私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廣受批評。相比之下,中國的高儲蓄、高外匯儲備筑起抵御和防范金融風險的堅實長城,令別國羨慕。中華民族一貫信守的勤儉積蓄、量入為出、集體主義等優秀品質對人類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給人以深邃的啟迪。
二是勇于面對、充滿信心的負責任精神。在危機面前,有的國家社會動蕩,有的國家政府垮臺,到處充斥憂慮、恐慌、埋怨的情緒,有的國家甚至不惜推卸責任,禍水它移。相比之下,中國不怨天尤人,沉著應對,保持信心。我們提出各國首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出臺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保持中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百折不撓、敢于擔當的精神給世界以戰勝危機的信念和勇氣。
三是開放合作、兼濟天下的寬廣胸懷。在危機面前,不少國家自顧不暇,急于自保,個別國家借助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自作聰明,損人不利己。相比之下,中國既沒有選擇獨善其身,也沒有以鄰為壑,更沒有落井下石,而是感同身受,主張同舟共濟,攜手合作,共克時艱。中國重申繼續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積極推進雙邊及多邊經貿、金融合作,派出海外采購團,擴大進口,沒有乘人之危拋售美元債券。中國為維護國際金融穩定、促進世界經濟早日復蘇發揮了重要作用。
四是主持公道、扶危濟弱的道義優勢。金融危機給廣大發展中國家帶來嚴重沖擊。西方長期不重視發展問題,危機后只顧自救,有的嫁禍于人,在國際金融機構改革的討論中忽視發展中國家的利益和關切。相比之下,我們一直重視發展問題。危機后中國呼吁國際社會重視發展中國家的處境,繼續推動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主張改革西方主導的國際金融體系,增加發展中國家的發言權和代表性。中國為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做出了重要貢獻。
五是遵法守紀、尊重他人的文明素質。面對危機,我們更加重視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進一步弘揚良好的思想道德風尚,提倡男女平等、尊老愛幼、互愛互助、見義勇為。尤其是讓廣大青少年樹立社會公德意識和道德價值觀,學會尊重他人,學會與他人進行良好的溝通,不斷提高自身的內在素質。
文化是國家軟實力的真正體現,它代表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發展水平與高度,是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一要抓住當前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有利時機,以發展為主題,以改革為動力,推動文化創新,促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二要重視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堅持把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作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主要途徑,加大投入力度,增加文化設施,發展社區文化和農村文化。三要注意大眾文化的普及與提高。民族復興必將伴隨著文化繁榮與興盛。要加快文化傳播,營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環境與氛圍,再建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注意培養本國的文化大師,出版和發行有代表性的經典和傳世之作。四要加快振興文化產業。文化產業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載體。國務院常務會議已討論并原則通過《文化產業振興規劃》,現在關鍵是要降低準入門檻,積極吸引社會資本和外資進入政策和法律允許的文化產業領域,參與國有文化企業股份制改造,形成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五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按照“整合機構、轉企改制、政事分開、管辦分離”的要求,繼續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培育新的文化業態,鼓勵創作群眾喜聞樂見的優秀精神文化產品,實施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形成科學有效的文化管理體制。六要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采取在海外建立中國文化中心等各種傳播形式,以及舉辦藝術節、音樂節、展覽會、電影放映會等,吸收和借鑒各國文明成果,廣泛開展國際文化交流與合作,消除“文化鴻溝”,使中華文明能更多地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作者單位: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