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視為國家“頂層設計”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自今年3月28日公布,實施至今已逾百日。
“一帶一路”不僅將亞歐非大陸聯通起來,更將中國廣闊的內陸腹地推向開放的新前沿。新華社記者日前深入泉州、重慶、武漢、西寧、貴陽等多城市調研,探尋“一帶一路”帶給中國經濟的新變化。
從“末梢”走向前沿:“一帶一路”牽動“西部快車”
口味濃郁的奶酪、純天然的橄欖油、芳香四溢的香料、異域服裝和金飾銀具……今年底,中國西部首座大型土耳其商城有望在青海西寧市開門迎客,屆時國內消費者不出國門就能近距離感受土耳其文化。
在西寧的土耳其商人哈桑說,由于獨特的文化宗教習慣,東南沿海大城市并不是土耳其商品理想的首選市場,相反青海因文化宗教習慣接近,成為土耳其商品進入中國市場的重要門戶。
這座面積近3000平方米、總投資約2000萬美元的商城位于西寧市城東區的穆斯林聚集區。“我們已申請在這里建綜合保稅點,并打造青海與土耳其的產品交流基地。”負責商城承建和經營的青海新千集團總裁王國生說。
過去,我國中西部地區在對外開放中一直處于“末梢”,扮演“追隨者”角色;“一帶一路”戰略使得我國對外開放格局發生重大變化,國際航運、跨洲鐵路的延伸,將中西部內陸變為對外開放的新前沿。
對西部樞紐重慶市而言,“一帶一路”戰略不僅帶來了廣闊的海外市場,也帶來更大的西部腹地大市場。渝新歐班列的運行和長江“黃金水道”的激活,令重慶更好發揮承東啟西、連接南北的交通樞紐作用。一季度GDP增長10.7%居全國之首、前五個月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7.5%,重慶亮麗成績單的背后,“一帶一路”的支持作用日益加大。
搭上“一帶一路”的“快車”,正為中國西部腹地帶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在人均GDP較低的貴州省,盡管沒出現在“一帶一路”重點省份名單中,但融入“一帶一路”的腳步絲毫沒放慢。正在征求意見的近百個貴州“一帶一路”項目中,一半是旨在破解“黔道難”的交通運輸一體化項目。
經濟新常態下,東中西部地區的梯次發展孕育著新的機遇。“一帶一路”給中西部插上騰飛的羽翼,已然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從拼人工到拼智慧:“一帶一路”聚合經濟新動能
在有“中國鞋都”之稱的泉州晉江,“晉江——哈工大機器人研發中心”推出的一款專用于鞋底加工環節的“打磨機器人”吸引記者駐足。傳統工人打磨一個鞋底至少要五分鐘,而機械手通過三維掃描鞋底后,只需幾秒鐘就能完成鞋底的修邊打磨,機械手上還能加裝多個鉆頭,實現10個以上鞋底同步作業。
“泉州要打造‘中國制造2025’的樣板城市,拼人工、拼成本、拼規模的老路肯定不能再走了,取而代之的是拼裝備、拼數控、拼效率。”晉江市生產力促進中心主任李建華說,目前該中心已為紡織、服裝、制鞋、陶瓷、印刷、紙制品、食品、雨傘等多個行業提供智能生產線技術支持。
昔日海上絲綢之路起點泉州,因為匯聚了安踏、特步、361度等眾多知名品牌成為如今的鞋業制造基地。隨著勞動力成本的上升,諸多勞動密集型產業轉型壓力進一步加大。
國家“一帶一路”規劃發布不到兩個月,國務院正式印發《中國制造2025》規劃。兩大戰略的對接,企業從中得到了創新驅動發展和加快經濟轉型升級的啟示。
除了提高勞動生產率,產品向價值鏈高端延伸也是“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產業發展趨勢。重慶市經信委主任郭堅介紹,在創新發展汽車產業集群的同時,重慶市正積極推動電子信息產業向高端發展。目前,全球筆記本電腦三分之一重慶造,投資328億元的京東方8.5代液晶面板項目也已投產,多元化終端產品體系基本形成。
“改革開放初期,中國主要向世界出口服裝、玩具等低勞動成本、低技術含量商品,在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重新布局的背景下,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勢在必行。‘一帶一路’將推動中國從低端商品輸出轉化為高端商品輸出、資本和技術輸出等,在更高層次上參與全球化。”中銀國際首席執行官李彤說。
經濟學家林毅夫說,對地方而言,“一帶一路”戰略既是一個全方位的對開外放戰略,同時又要求地方把最終落腳點放在產業的不斷升級、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上,相關產業的新一輪發展將為地方經濟騰飛聚合新動能。
從等候上門到主動服務:“一帶一路”倒逼政府轉型
“一帶一路”為中國內陸開闊了聯通世界的大門。在新一輪中國企業“出海潮”中,政府如何為企業鋪好路、搭好臺,備受關注。
“不抓住全球化機遇,是生死問題。”這是貴州盤江投資集團這個昔日“躺在煤炭上”的資源型企業,面對“一帶一路”機遇發出的轉型心聲。
然而轉型并非易事。
盤江集團貿易公司董事長簡永紅說,公司提出打造為國內制造企業出口一站式服務的“供應鏈金融平臺”,可這種在深圳前海等開放前沿已非常成熟的一體化外貿服務模式,在貴州卻是新鮮事。到部門辦手續,一開始很多環節因為“沒見過”“不了解”而遲遲辦不下來。
不過,令簡永紅欣喜的是,這一新模式很快引起貴州省商務廳的注意,并在今年派專人與企業對接。在政府必要的政策支持下,公司發展走上快車道,從去年四季度成立后只有5名員工完成700萬美元貿易額,到今年6月底,16名員工已完成1億美元的貿易額。
采訪中,記者感受到,對青海、貴州等西部地區而言,“一帶一路”帶來的不單單是新的基建和產業項目,更重要的是更開闊的國際視野和科學發展理念。這一理念也正在倒逼地方加快改革,并推動更多中國產品走出西部,走出中國,走向世界。
被湖北列入“十大跨國企業”行動計劃的華新水泥公司今年初在塔吉克斯坦的子公司申請稅收優惠遇阻,如果處理不善,企業可能遭受重大損失。湖北省國稅局獲悉后,依據我方與塔方達成的相關免稅規定,通過國家稅務總局致函塔吉克斯坦稅務局反復協商,最終為企業挽回500多萬元的稅收損失。
泉州市發改委副主任王克思對泉州市政府角色的轉變頗有感觸。“以前實行審批制,很多企業繞開政府找海外公司投資,如今改成備案制,政府部門從過去等企業來報批,變成主動為企業‘抱團出海’提供各種服務,避免企業‘碎片化’走出去遭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