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行業再現“棄房投醫”案例。6月11日晚間,綠景控股(000502.SZ)發布公告,以1402萬元轉讓某項目公司股權,至此,該公司沒有其他開發項目,亦無土地儲備。
早在2011年傳出“退房轉型”的綠景控股,在經歷了四年“找礦”未果后,今年起開始進一步甩手地產業務。眼下,“互聯網+醫療服務”生態圈是其未來長期發展戰略。
在房地產新常態中,“房企轉醫”已成一股新潮流。有統計顯示,目前已有41家房企已經或正在轉型,其中涉及醫療方面的企業數目最多,達到13家。
逃離地產界
綠景控股公告顯示,公司董事會通過以1402萬元出售恒大地產廣州有限公司100%股權的議案。該恒大地產廣州有限公司主要負責“東山華庭”項目的開發,其住宅、商鋪已經全部完成銷售。
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3月31日,恒大地產廣州有限公司經審計的總資產約1124萬元,負債合計約170萬元,應收賬款約25元,凈資產約954萬元;2015年1-3月營業收入為100萬元,營業利潤約631萬元,凈利潤約為631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5461萬元。
本月初,綠景控股還注銷了旗下無業務開展的地產子公司廣西天譽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同日公告注銷的還有礦業子公司廣東綠景礦業資源投資有限公司。實際上,早在2011年,綠景就開始逐步注銷旗下無實質新業務的地產子公司,并公開宣布將新增“項目投資、礦產資源投資”新業務。
日益下滑的凈利潤,或是綠景控股近年放棄房地產業務的原因之一。其2014年年報顯示,公司去年實現營業收入6116.23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10.77%,但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僅為326. 28萬元,同比下滑-53.18%。今年4月13日發布的2015年季度業績預告稱,綠景控股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約280萬元。
受房企兩極分化格局和大環境影響,類似綠景控股選擇退出房地產市場,轉型其他行業的企業并不在少數。根據中國房地產測評中心的監測,2009年底滬深兩地涉及房地產業務的上市公司有303家,約占滬深上市公司總數的18%。而到了2014年,滬深涉及房地產業務的上市公司則不足200家,5年間,有超過100家A股涉房企業退出房地產業務。
“企業選擇退出房地產業務,大多不是主動退出,而是受市場或經營不善影響被迫退出,”廣州世聯市場研究部總監崔登科對時代周報記者說,這就是一筆生意,地產業務賺錢越來越難,大家便會少去涉足這類生意或者直接選擇退出。
而在廣州知名地產專家韓世同看來,房地產進入新常態后,樓市由上行周期轉入下行周期,行業分化(馬太效應)愈發明顯?!胺康禺a發展需要資源支持,一個是融資資源,一個是土地資源。在這兩個方面,中小企業都處于劣勢,退出是意料之內?!?/p>
掘金醫療行業
轉型迫在眉睫。日前,申銀萬國證券發布統計數據稱,目前已有41家房企已經或正在轉型,而與綠景控股一樣,選擇轉型醫療方面的企業數目最多,達到13家。陽光城、萬科、綠城、世榮兆業等房企也積極探索醫療健康領域商機。另外,宜華地產 、世榮兆業 、運盛實業也將產業鏈延伸至投資醫療服務領域,嘗試轉型養老和醫院等行業。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醫療行業由于毛利率高、現金流充沛等諸多優勢,正成為不少房企轉型探索的新領域。萬通控股董事長馮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醫療健康產業一個是就業系數高,第二是需求彈性大,第三則是增長速度快。相對于寫字樓,醫院的租金穩定,租約更長,也是吸引房地產的優勢。
而在韓世同看來,醫療行業則是一個不錯的噱頭,更能成為日后一個融資渠道?!安豢煞裾J的是,醫療行業和地產關聯度很高,類似恒大之前嘗試的社區醫院,國內的開發商數量眾多,相對應開發的樓盤社區也多,兩者的結合是一種必然的趨勢。”
海通證券報告認為,房企進入醫療行業具備一定資金優勢,主要表現在,醫療或醫院等項目前期投入大,需要較強資金運作和雄厚資金實力,房地產資金實力相對雄厚,大型房地產企業本身可以將醫療等資源與住宅社區結合,實現雙贏。
崔登科認為,眾多企業轉型醫療行業的一個契機便是涉及國家政策的一個扶持方向,目前整個醫療行業都在改革。而房地產行業作為開放比較早的行業,轉型醫療有先天優勢,其對于區域資源整合的能力非常強。
根據國務院發布的《國務院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到2020年健康服務業總規模達到8萬億元以上,成為推動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
但他同時提醒,目前企業轉型醫療行業的最大難點出在政策方面,如果政策扶持到位,包括稅收有一定優惠,審批環節能夠簡化的話,醫療行業將迎來春天,屆時企業轉型醫療行業的比例也會大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