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首次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不到一年,有關“雙創”的頂層設計已然出爐。從“簡”字入手激活市場,從“錢”字入手保障資金,從“機制”入手打造制度環境,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已對“雙創”進行了全方位政策布局,將進一步激發億萬群眾的智慧和創造力,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
“雙創”是發展的必然
13億人口,9億多勞動力——在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背景下,就業總量壓力變大,結構性矛盾凸顯。
同時,資源環境約束日益強化,要素的規模驅動力逐步減弱,傳統的高投入、高耗能、粗放式發展方式已難以為繼,需要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需要更多市場的力量。
“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中國經濟發展到當前階段的一個必然選擇,中國經濟要轉型升級,向中高端邁進,關鍵是要發揮千千萬萬中國人的智慧,把‘人’的積極性更加充分地調動起來,‘雙創’的作用正在于此。”國家信息中心專家委員會主任寧家駿說。
毫無疑問,要激發市場主體的能量,必須通過改革和體制機制創新,消除不利于創業創新發展的各種制度束縛和桎梏。
自去年以來,有利于創新創業的政策不斷出臺。
1月,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確定支持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政策措施;
3月《關于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出臺;
6月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發布……
不斷完善升級的政策措施,釋放清晰而明確的信號:創業創新在中國經濟中的地位正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也正在獲得空前的大力支持。
寧家駿認為,國務院日前出臺的意見就是要從資金鏈、創業創新鏈、產業鏈、就業鏈幾個維度,構建普惠性政策扶持體系,構建有利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發展的政策環境,讓千千萬萬的創業者活躍起來,匯聚成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動能。
鼓勵創新創業的土壤正在形成
意見明確,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總體思路是:堅持深化改革,營造創業環境;堅持需求導向,釋放創業活力;堅持政策協同,實現落地生根。這其中,既有完善公平市場環境、打造創業創新公共平臺等“軟措施”,也有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優化資本市場、創新銀行支持方式等“硬政策”。
研究尚未盈利的互聯網和高新技術企業到創業板發行上市,推動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加強合作,對創業創新活動給予有針對性的股權和債券融資支持,研究探索創業券、創新券等公共服務新模式,開展公開、小額股權眾籌融資試點……這些實實在在的新舉措讓不少創新創業企業感到興奮。除了資金方面的創新之外,意見關于知識產權的表述最受關注。意見明確提出,完善知識產權快速維權與維權援助機制,縮短確權審查、侵權處理周期。集中查處一批侵犯知識產權的大案要案,加大對反復侵權、惡意侵權等行為的處罰力度。
“國家對于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以及對侵權行為懲罰力度加大,正在扭轉一些從業者以往跟隨模仿的習氣,只有當創新成果的權益得到有力保護,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個人才會義無反顧投身創新。”一家從事消費電子產品研發的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
政策“東風”正在激發一些傳統制造企業投身技術創新和服務升級。在總部位于佛山的志高空調云服務中心控制室,大屏幕上跳動著分布于全球的志高用戶家中空調運行狀況,這套斥巨資構建的智能系統,能根據用戶家所在地氣候情況自動調節溫度和濕度。
在上海,90后大學生創建的云數據服務公司TEAMBITION成立一年多營業收入增長近30倍,其創建初期獲得一筆來自創投機構的資金支持,其中就有國家用于扶持新產業的專項資金。受托管理機構國投高科董事長郝建告訴記者,國家資金分散參股到二百余只創投基金,以純市場化方式支持創業項目,客觀上正在促進遍地開花的創業創新局面。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行業骨干企業意識到,創新創業是企業做大做強、推動產業鏈趨向成熟的必由之路:海爾集團近期搭建了一個創新平臺,為集團和社會創業、創新團隊提供辦公場地、創投等資源支撐;TCL創投匯聚集團旗下工業研究院及產業資源聯合打造1900平方米的創客空間孵化器。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不僅讓企業充滿活力,也激發社會創新潛能和創業熱情。微軟(亞洲)互聯網工程院蘇州分院副院長張皓勇說,如今在各大高校里,青年人創新創業的熱忱正在發生著質變和量變。
讓更多“雙創”政策落地生根
當前,國家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思路清晰,有利于創業創新的宏觀環境正在形成。這激發了不少人投身創業創新的大潮。不過,部分受訪的創新創業人士反映,目前還存在一些政策落實不到位、簡政放權不夠的情況,阻礙了創新創業的發展。
“很多審批監管環節依然冗長拖沓。”1991年留美、2003年歸國創業的謝良志博士對此深有感觸。
據介紹,國內一個醫藥產品由研發、臨床實驗、批量生產到最終上市銷售需要12到15年,而美國平均只需8到10年。其中,國內僅等待臨床實驗審批一項就需時2年,而美國是備案制,30天就能拿到批文。
同樣留學歸來創辦生物醫藥企業的羅永章說:“對于需要前期大量人力物力投入、匯聚研究人員畢生心血結晶投資回報收效極慢的生物制藥產品,兩年的等待足以讓一個企業倒閉。”
創業者關鴻亮也有不少苦水。“人才、資本等要素本可自由流動,有些政府部門卻成為阻礙其流動的無形屏障。”關鴻亮提到,公司創始之初是在北京某區注冊,發展壯大后把公司搬到了租金相對便宜的另一區縣,但因其是納稅大戶,原注冊地不允許其搬遷,要求其仍在原地繳稅。
為了便利創新創業者,切實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近日出臺的意見單獨開列一條強調加強政策落實情況督查,指出要加快建立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有關普惠性政策措施落實情況督查督導機制,建立和完善政策執行評估體系和通報制度,全力打通決策部署的“最先一公里”和政策落實的“最后一公里”,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地生根。
盡管創新創業仍面臨一定的問題,但人們一個共同的感受是:創新創業的氛圍前所未有。在上海、深圳、杭州等創新創業氛圍活躍地區,一大批各具特色旨在促進創業創新的眾創空間不斷涌現。科技部數據顯示,全國科技企業孵化器數量已超1600家,在孵企業8萬余家,僅北京市各類孵化機構超過150家,入駐企業超過9000家。
“這是創新創業最好的時代。”一位創業八年、成功推動企業在港交所上市的創業者說,無論是社會氛圍、融資環境、人才素質,還是國家各種扶持政策,都已產生成效,“它讓優秀的人,不會被埋沒;也讓有理想的人,更有機會實現自身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