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上發布的首部反映我國中小城市發展現狀、發展趨勢的《中國中小城市發展報告(2010)》綠皮書指出,中小城市已成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中小城市作為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配套基地和服務基地已經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許多中小城市的發展速度已經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截至2009年底,中小城市及其直接影響和輻射的區域總人口達9.98億,占全國總人口的75.2%。,經濟總量達16.61萬億元,占全國經濟總量的55.23%,地方財政占全國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的41.23%。
綠皮書認為,“十二五”期間,我國將進入城鎮化與城市發展雙重轉型階段,預計城鎮化率到2015年達到52%,到2030年將達到65%左右。與大城市相比,中小城市人口壓力相對較小,在戶籍制度改革、公共服務、為居民提供相對較為豐富的物質供給和較為完善的基礎設施等方面可以做到游刃有余,中小城市居民也可以感受到更為便捷舒適、豐富多彩的物質和文化生活。
中央從發展戰略上已經提出,要把重點放在加強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發展上,中小城市已經迎來黃金發展期。未來20年內,中小城市將成為提升城市化質量、推進城市化加速發展的主要戰場。
此次論壇上,江蘇省昆山市、常州市武進區、湖南省長沙縣、山東省鄒平縣、四川省雙流縣、遼寧省海城市、安徽省寧國市、內蒙古準格爾旗、黑龍江省肇東市、河北省武安市等十個城市成為全國首批“中國中小城市科學發展調研基地”。湖南省長沙縣人民政府縣長張慶紅宣讀了全國150余個百強中小城市領導聯名簽署的《中國中小城市綠色發展(長沙)宣言》。
中國中小城市科學發展評價體系研究課題組秘書長楊中川表示,“對中小城市科學發展水平進行評價,其目的是引導中小城市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樹立正確的政績觀。”中小城市科學發展評價體系研究的主旨在于樹立不同類型的科學發展典型,剖析典型城市科學發展案例,總結推廣科學發展模式和成功經驗,為全國中小城市探索科學發展道路和模式、推動城市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理論指導和實踐借鑒。
目前,中國中小城市科學發展評價體系作為國內首套中小城市和縣域經濟科學發展的評價體系,經過6年的不斷豐富和完善,其科學性、規范性、公正性、權威性已得到社會各界及中小城市的廣泛認可。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鄭新立、中央黨校原副校長李君如、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副主任尹成杰、國家信息中心常務副主任王長勝等國家各相關部委領導出席論壇并作了主題發言。記者 王小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