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人民代表大會關于農作物秸稈露天禁燒和綜合利用的決定》將于5月1日起正式施行。4月27日,記者從湖北省環保廳獲悉,環保部門將加強禁燒執法力度,每周通報各地火點和空氣質量排名。(4月28日新華網)
一年豐收季,秸稈焚燒時。每年的夏收、秋收時節,都是秸稈焚燒高發季。過去,農作物秸稈是農民的家庭燃料、家畜飼料的重要來源;而經濟高速發展后的今天,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原來農村用作煮飯、燒水燃料和動物飼料的秸稈,如今大多被棄之不用,為圖省事而被付之一炬。
毀健康、遮藍天、癱交通……霧霾這兩年成了全民公敵,人人恨不得“食其肉,寢其皮”,逐之于國門之外,但在恨之同時,我們又略顯其無奈。
在武漢人記憶中,首次最為嚴重的霧霾天氣,當要追溯到2012年6月11日。那是武漢人心中的一道烙印,因為在那一天,整個武漢城區籠罩在一片黃色陰霾中,空氣刺鼻。
那次霧霾事件,一度引起市民恐慌,“青山區化工廠爆炸、發生氯氣泄漏”的謠言四起。緊接著一張“化工廠煙囪上黃煙滾滾”的照片也在網上迅速流傳開來,并被解讀為青山某化工廠爆炸現場圖,一時間市民皆人心惶惶。青山區官方辟謠,稱青山區未發生任何泄漏、爆炸事故。
此次霧霾天氣范圍大、強度強、持續時間長,十分罕見。而這次歷史上最為嚴重的霧霾天氣,有專家將其歸結為“是周邊部分省份焚燒秸稈所誘發”。
歷史總是驚人的巧合,2014年6月12日,時隔兩年,又一次超級霧霾幾乎“如期而至”。這次武漢霧霾從何而來?當日,武漢市政府應急辦通過官方微博通報稱,武漢廠礦、工業企業沒有發生事故和超標排污事件。武漢市環境監測中心初步判斷,市區空氣污染突然加重,主要原因是周邊地區秸稈燃燒。
據來自湖北省環境監測中心站的環境監測結果顯示,秸稈露天焚燒是導致霧霾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其2014年所監測到的重度霧霾中,就有4次是秸稈焚燒所致。總之,近年來霧霾頻頻來襲,無論如何都和秸稈燃燒脫離不了干系。
助推“美麗中國”建設,發布秸稈焚燒禁令勢在必行。在今年的省兩會上,湖北省通過了《湖北省人民代表大會關于農作物秸稈露天禁燒和綜合利用的決定》,并將于5月1日施行。
在秸稈焚燒該不該禁的問題上,答案毫無懸念是“應該禁”。絕大多數農民也都知道這個道理,但為何他們“明知故燒”?當然,我們可以投入更多的人力、財力、物力等資源,強制禁令施行,但到時候農民的處境將何去何從?
目前農村使用的主要能源是液化氣、電和沼氣,已不需要秸稈燒火做飯;由于機械化的廣泛普及,耕牛數量大量減少,秸稈轉化為飼料的需求大幅降低;農村大量青壯勞動力外出打工,一般由留守老人打理田地,勞力的減少導致秸稈的運輸成本增加。此外,如果采取機械化秸稈還田的方式,要農民多掏錢不說,類似農機目前在農村數量不多,農忙時基本等不起。
也就是說,光“堵”不“疏”,不能真正解決秸稈禁燒的問題;為秸稈的回收再利用找到一條出路,讓農民農戶在處理秸稈的問題上,與政府積極主動保持一致,同樣勢在必行。
在全民創業的大背景下,政府應該在秸稈回收再利用、發展循環型農業方面加大各種資源投入,積極引導各類社會資源,打造秸稈綜合利用的產業鏈,共同參與到秸稈高效處理、利用的問題上來,從而把人見人嫌的農作物秸稈真正變為社會發展急需的肥料、飼料、燃料、食用菌基料、造紙原料等資源。
秸稈禁燒和回收利用,是一枚硬幣的兩面,必須聯系起來看。在發布秸稈焚燒禁令的同時,更應該為農民百姓疏通點“秸稈”為“真金”的渠道,真正讓秸稈變廢為寶,獲得新生命,產生新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