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水縣把城鎮建設作為聚合發展能量、壯大縣域經濟的重要載體,按照生態、人文、宜居山水園林城市和關天經濟區三級城市定位,連繼3年緊抓十大城建工程,城區面積由3.7平方公里上升為8平方公里,城鎮人口由5500人增長到6.42萬人,城鎮規劃面積由5.2平方公里擴展到47平方公里,城鎮化率由2002年的10%提高到目前的38.9%,9年提高了28.9個百分點,逐步形成以縣城為中心、小城鎮為支撐、中心村為依托的城鎮體系。
一是規劃布局一體化。重新修編了《柞水縣城2007-2020年總體規劃》,投入330余萬元“量體”編制柞水縣城鄉一體化規劃、柞水縣新城區建設性詳細規劃及桃園小區、明星小區、石鎮小區、盤龍產業園等規劃,制定了舊城改造實施方案和管理暫行辦法,同步推進新城開發與舊城改造,城區詳規覆蓋率達100%。完成2個省級重點鎮及杏坪、曹坪、紅巖寺、蔡玉窯4鎮總體規劃編制,溶洞景區、龍鋼礦業開發、乾佑河百里綠色長廊、鳳凰古街開發與保護等專業規劃及50余個中心村規劃高質量完成,全縣城鎮規劃體系已經形成。
二是城鎮建設一體化。擴城興園強龍頭,突出城區和重點集鎮主導地位,實行以點帶面、點面結合模式,累計完成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項目63個,總投資8.5億元。今年確定的桃園蓄水、縣城供水、南關開發等十大城建工程快速推進,完成投資1.72億元,占計劃的94.5%。乾佑河東西3.5千米休閑長廊、6座跨河大橋完成,南關綜合開發、迎賓大道及石鎮街道改造建設把新老城區連為一體。鳳凰、營盤兩個省級重點鎮分別完成基礎設施建設投資4200萬元、3750萬元,營盤鎮廣場正在施工,接待中心大樓正在實施“三通一平”,曹坪鎮金景農產品批發市場主體在建,石甕、小嶺、紅巖寺等特色小城鎮配套設施進一步完善,小城鎮的輻射帶動能力不斷增強。
三是產業發展一體化。編制《2011—2015年農民增收五年發展規劃》,積極實施四大農民增收項目和八大農民增收工程,全力打造綠色農產品基地,上半年全縣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4.65億元,增長27.5%。依托小城鎮建設輻射帶動,投資2330萬元,啟動匯生源省級生態高效農業示范園區建設,金臺等六大農業產業園區建設穩步推進;預算800萬元扶持農業產業化,柞水老作坊無公害農產品公司申報為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建成綠色農產品基地30萬畝,種植蔬菜1.9萬畝、烤煙4121畝、草本藥材4150畝、豬苓2560畝、脫毒馬鈴薯3.3萬畝,發展花卉基地600畝、萬頭生豬標準化示范村1個、養殖小區12個,城鄉產業經濟互惠共贏發展。
四是宜居環境一體化。污水處理工程、縣城供水工程、垃圾處理廠一期工程加快推進,老城區三街六路十二巷達到硬化、綠化、美化、亮化、全天保潔凈化;投入1300余萬元扶持新農村建設,新啟動本地灣等7個新農村示范村和明星等5個新農村鞏固村建設;整合涉農資金3725萬元,加快10個新農村示范村和49個重點村建設,完成移民搬遷1863人,新建住房68423平方米、沼氣池1471口,發展節水灌溉1600畝,治理水土流失70平方公里,新建農村安全飲水工程12處,城鄉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和環境面貌持續改善。
五是服務保障一體化。實施建設類民生項目104個,醫療救助、高齡老人補貼等十件實事穩步推進,藥品“三統一”配送率達100%,新建廉租房218套12914平方米、保障性安居住房1926套,實施棚戶區改造114套、困難職工住宅項目74套7400平方米、農村危房改造890戶,全縣14011名學生享受營養早餐,義務教育階段2.2萬余名學生免除學雜費,2470名困難寄宿學生享受生活補助;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100%,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穩步推進,1619名城市低保和10778名農村低保對象實現應保盡保,2252名農民進城落戶,城鄉保障一體化取得明顯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