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上午,北京市召開2015年就業工作座談會,市人力社保局就業促進處處長劉小軍在座談會上介紹,為促進實現北京市“以業控人”的人口調控目標,北京市今年將研究制訂政策,鼓勵用人單位更多吸納北京戶籍的勞動者就業。(4月3日《新京報》)
據統計數據顯示,過去1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以6.6倍于全國速度的增速擴大,提前10年突破人口“紅線”,北京人口規模是否已經失控成為各方關注焦點。特別是,北京市近10年來人口數量的增長,主要是機械性的增長,即主要是外省市人口流入數量的增長。為此,控制人口過快增長,成為北京當前和今后的首要任務。如此語境下,北京實行“以業控人”,方向是對的。
問題是,北京控制人口增長,不應該僅依賴于提高入京門檻,這種簡單、甚至略顯粗暴的手段。比如,北京所謂的“以業控人”,不是以產業控人,而是以就業控人,即“鼓勵用人單位更多吸納北京戶籍的勞動者就業”,這實際上又是一種赤裸裸的戶籍歧視,使“以業控人”,變成了“以籍控人”。事實上,北京人口較快增長,也說明北京聚集了城市發展過程中最好的資源,對于外來人口來說,大家都是一門心思往資源好的地方跑,這在情理之中。可見,北京采取“以籍控人”的手段,去排斥這種“情理”,就顯得不近“情理”了。
其實,要控制北京人口也很簡單,只需在資源配置時,別再向北京傾斜,而是向中西部地區傾斜,做到資源配置的公平即可。在公平的前提下,一旦資源配置的效率得以提高,地區間的差異大大縮小,誰還擠著進京呢?更何況,中國人自古都是具有戀家情結的。當然,有關資源配置問題,需要從國家層面進行考量,通過宏觀政策和制度設計,進行有效調控,實行地方資源相對均等化。
特別是,北京要實行真正意義上的“以業控人”,從管理上還需要加強城市功能的規劃、產業結構的調整等手段,將中心城區的人口疏散至其他區域,而不是單一地采取強行擠壓外來人口的手段。不可否認,調整經濟結構,發展高端產業,需要高素質的人才,進京門檻今后無疑還要提高;但這種高門檻是伴隨城市發展和需求由然而生,而不是人為設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