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堅持以人為核心,以解決三個1億人問題為著力點,發揮好城鎮化對現代化的支撐作用,推進新型城鎮化取得新突破。
新型城鎮化建設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前不久,網絡上一篇題為《一位博士生的春節返鄉日記》的文章引起了許多人的共鳴,一場“每個人的家鄉都在消逝”的大討論隨之掀起。
在城鎮化推進的過程中,應該留給鄉村一個怎樣的面貌?怎樣才能做到讓走出來的人站穩腳跟,讓留下來的人生活安穩,實現“以人為本、鄉愁不愁”?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這些問題也成為了我省代表委員們討論的熱點,大家紛紛為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獻計獻策。
關鍵詞:人的城鎮化
以人為本,共享新型城鎮化
新型城鎮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鎮化。一直以來,王欣委員都非常關注城鎮化建設中 “以人為本”的原則。他認為,合理的規劃是城鎮化成功與否的先決條件。讓各項規劃更適應當地人們的實際需求,城鎮化建設也就做到了“以人為本”。
在新型城鎮化建設進程中,如何立足“以人為本”,更好地實現城鄉一體化,王玉芝代表對此有著深刻的思考,“城鎮化不是把農民都裝在一個樓里。”王玉芝認為,城鄉一體化需要通過差別化實現個體化,在差別化中找到推進城鄉一體化的有效路徑。
針對現在城鎮化建設中存在的一些誤區,王玉芝提出了自己的觀點,“新型城鎮化建設,首先應該克服一個造城的思想,要避免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的 大干快上情況。對于13億人口的中國來說,我國的城鎮化建設注定是獨一無二的,既不能走過去傳統的城鎮化老路,也不能照搬其他國家的一些做法。”在王玉芝看來,新型城鎮化不是簡單的人口的增加和城市的擴張,而是需要進行科學規劃,實現農民就業,讓外出務工人員也留在家鄉安心工作。“我們的城鎮化建設,要讓城鄉居民享受一樣的生活,農民在選擇自由遷徙的同時,又保留著鄉土鄉情。”王玉芝說,這將是一個長期系統工程,需要政府加大資金和政策的支持力度,做好基礎配套措施建設等。
“關注進城農民的同時,也要關注留在農村的這部分群體。”在分組討論中,大家對城鎮化建設的議論,讓崔杰委員對城鎮化建設中“人”的問題有了新的看法。他認為,目前我們更多關注的是走進城市里的人,卻忽略了還留在農村的人。“從近一段時間的調研中,我發現這方面問題十分突出,也需要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崔杰說,農村的年輕人都去了城市或者外出務工,留下的都是沒有勞動能力的孩子或者老人。“希望有關部門能夠采取有效措施,使留下來的這部分孩子和老人在教育、養老等方面得到合理保障,確保城鎮化建設成果惠及城鄉每個角落。”
關鍵詞:進城與就業
統籌發展,扎根城市變市民
為了更好地實現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使城鄉居民同樣享受鎮化帶來的利益,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樸惠善委員把關注的目光放在了農民工進城后如何站穩腳跟的問題上。“實現讓農民成為市民的轉變,需要為他們創造眾多的條件,而且這些條件千差萬別。”不過,在樸惠善看來,當務之急還是落實好戶籍制度改革,“這對他們來說,才是一顆實實在在的定心丸。”
樸惠善說,農民進城后,要在城市扎根,就需要把他的孩子和父母都接過來。“一個家庭都搬到城市里來,存在的問題也不少呢。”樸惠善認為,有些農民在城市打工,連續工作多年都沒有扎根。其中,農民進城后,孩子上學、老人養老等方面問題沒有得到有效解決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所以,我認為,政府應該積極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在就業、子女上學、養老等方面給予他們一定的政策支持,從社會保障的角度為農民創造有利條件,讓他們在城市站穩腳跟,真正扎根于城市,真正和城市融合在一起。”
和樸惠善委員一樣,寶音太代表也認為到農民進城扎根面臨著諸多問題。“比如住房、就業、子女上學。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就業問題。”寶音太代表說,農村的生活成本比較低,進入城市生活之后,家庭開支比之前多。“是否具有長期穩定的工作,便成為農民能否留在城鎮里的關鍵點。”
為此,寶音太代表做了仔細的調查研究。由于缺少專業技能,很多農民工因后顧之憂而不敢在城市扎根落戶。要推進中小城市的城鎮化進程,必須幫助進城農民工盡快融入城市。對于進了城的農民如何適應城鎮生活,寶音太代表認為,政府可以為他們提供文化科學知識、職業技能、法律法規等方面的培訓,讓進城的農民提高自身素質、增加就業技能,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日子越過越好。
“但是農民都集中到城市,那么農村的地誰來種?這也是擺在我們面前非常現實的問題。”寶音太代表對此十分憂心,他認為,解決農民種地、農業產業化的問題,很好的一條途徑就是搞農業集約化、規模化經營,把土地流轉出去,全程采取機械化,解放勞動力。
關鍵詞:改革與發展
群策群力,建設和諧交融美好家園
“新型城鎮化建設應該關注兩個問題,就是土地城鎮化快的問題和人口城鎮化慢的問題。”說到城鎮化建設,郭乃碩代表直面問題,提出自己的觀點。“應該著力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給農民創造優越的條件。”
郭乃碩代表說,近年來,我國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發展過程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有些地方攤大餅式的發展,粗放地使用土地,使土地利用率低。二是東北地區和南方發達地區存在城鎮化差異。南方城市經濟基礎好,發展實力強,農民為自己進不去城而擔憂。北方農村生活成本低,進城后開支反而增加,進城的意愿沒有南方迫切。”為此,郭乃碩代表建議,盡快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推進土地承包確權登記辦證等工作,“讓沉睡的土地醒來,插上翅膀飛起來。”
郭乃碩還給農民進城算了筆帳。“農民進城的成本需要10萬到15萬之間,我建議在農民市民化過程中,實施成本分擔機制。”郭乃碩建議,在農民進城的成本中,由政府承擔一部分,企業承擔一部分,農民自己承擔一部分。“這樣,就解決了錢從哪里來,人到哪里去的問題。進城的農民也能安心的在城市生活了。”
獻計城鎮化,韓真發委員則以堅持產城融合為側重點,為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建言獻策。
在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中,如何提高中小城市建設的水平和質量,是一個重要的課題。“我認為,應該堅持產城融合,培育產業支撐。”韓真發委員說,以往,在抓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建設中,之所以收獲與付出的努力相差甚遠的關鍵性癥結,就在于沒有強有力的產業支撐,沒有以產業集聚帶動人口集聚。“積極穩妥地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進程,必須樹立以產促城、產城融合的理念,把產城融合作為中小城市發展的重點,找出本地優勢,搭建發展平臺,培育特色產業,為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就業創造條件。”
為此,韓真發委員提出了具體的建議:一是各級政府要以得力措施,支持中小城市承接中心城市的產業轉移。將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與當前的產業結構調整統籌規劃、統籌考慮、統籌安排,將大中城市需要調整的技術或勞動密集型的先進制造業和加工制造業有序向中小城市轉移。二是支持中小城市發展現代農業,特別是農副產品加工業,通過延長農業產業鏈條,提高農副產品附加值和增加就業崗位,吸引當地農民就地就近轉移。三是支持中小城市發展與現代農業相關的流通產業,包括興建大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和物流運輸業。四是在此基礎上大力發展相關服務業等。
滿目新景待入畫。代表委員們心系城鎮化發展,一條條務實的建議讓我們有理由相信,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就能讓城鄉居民向著幸福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