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歷史文化街區改造?大拆大建顯然行不通,有沒有新的改造模式?日前,在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舉行的主題為“中外歷史文化街區復興策略與思考”曇華林城市化講座上,中歐城鎮化伙伴關系合作項目歐方在華協調員尼古拉·彼得森教授,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就業促進會副會長、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理事張幼云,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資深研究員李津逵等中歐歷史文化建筑保護與開發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共襄曇華林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與發展大計。
曇華林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是一個傳承傳統文化、中西文化并生的街區,也是引領時代潮流的前沿、歷史名人成長的息壤。曇華林自今年4月在第七屆中國城市化國際峰會上榮膺“2013年中國城市化典型案例”以來,引起了國內外研究機構和社會各界的極大關注。特別是引起了中歐城鎮化伙伴關系合作項目歐方在華協調員尼古拉·彼得森教授的濃厚興趣,他說:“100多年前曇華林開啟了東西方的合作,今天的曇華林將再次開啟東西方合作。”他提出曇華林歷史文化街區復興不僅僅要保護建筑,還要把文化遺產的保護作為促進經濟文化發展的有力手段,為未來發展創造價值。
李津逵在講座中表示,“曇華林歷史文化街區正在走一條與眾不同的復興路徑,即文化導向和社會機制。”他認為,武昌區政府的專職機構與基層組織以保護復興曇華林為契機,與城市中官方與民間各文化藝術機構、與武昌大學城內各高校、與轄區居民開展多層次互動,開始了一個真實的、永續的城市文化與社會的建設,一個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和復興。
本次會議的專家主持人張幼云,是從曇華林走出去的一位很有才華的外交官。作為曇華林的女兒,她以有這樣的“母親”而自豪。她在盛贊曇華林是一個高度濃縮歷史與現代的范例的同時,寄望各方通過專業整合和提升,摸清曇華林歷史的來龍去脈。她表示要將曇華林街區發展納入中歐城鎮化伙伴關系合作項目,加大對外交流,努力促進曇華林街區的文化復興。
會上,通過中歐專家演講、對話互動的生動形式,堅定了“曇華林歷史文化街區復興”項目的復興理念、治理創新與人文情懷。
在曇華林歷史文化街區的復興過程中,很多都是靠政府進行投資。對此,李津逵支招說:“政府花錢復興歷史文化街區,首先應該開辟一定空間向公眾開放。為了讓投入的錢更有效率,應提出標準對公益、風險和影響力進行評估,同時,政府的錢要用在刀刃上,撬動全社會關注并投資曇華林。”
一般來說,歷史文化街區開發保護建設項目資金平衡很難,歐洲國家在這方面是怎么做的呢?尼古拉說,中國的土地通過交易進行開發,這樣會讓一些歷史文化街區失去保護價值;而在歐洲,運作一個歷史文化街區復興的項目前,政府通常會收取財產評估稅,核實其地產方面的價值。另外,社區型公司也會對當地的歷史文化街區的投資感興趣,由公眾對歷史文化街區進行投資,會激發更多的投資來源。
在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與復興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意義時,張幼云認為,曇華林歷史文化街區的復興不僅僅是產生短期經濟利益,更要綜合考慮社會、文化、精神、人的成長、社會長遠發展等。
武漢市武昌區委書記王立指出,曇華林歷史文化街區的復興,很難有直接照搬照抄的經驗,“人”是落腳點和出發點。今天的執政者應充分理解歷史文化街區過去的價值以及對人的影響,在武昌這一有著1800年的歷史文脈中,應注入人們幸福生活、產業、居住環境、社會配套的要素,使每一個生活在其中的人獲得全面發展,而且生活得幸福。
武漢城市規劃設計院總工程師匡細運說:“城市要有所擔當、有所建樹,在精神財富、文化發展方面應該有引導作用。文化就是生產力,曇華林歷史文化街區這一文化空間的復興就是引領人的精神制高地。”
會上,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秘書長蔡義鴻與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政府副區長許啟彤共同簽訂了戰略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