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武昌10月30日電30日電(記者 張希敏)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30日在湖北武漢舉行主題為“中外歷史文化街區復興策略與思考”曇華林城市化講座,中歐專家共同探求歷史文化街區復興路徑。
曇華林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是一個傳承傳統文化、中西文化并生的街區,也是引領時代潮流的前沿、歷史名人成長的息壤。
中共武昌區委書記王立說,希望通過講座活動來探索曇華林歷史文化街區復興路徑,如何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同時,總結和傳播曇華林在歷史文化街區復興保護工作中取得的經驗,讓武昌這座有著近1800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重新擁有曾經的榮耀和輝煌。
據介紹,曇華林自今年4月在第七屆中國城市化國際峰會上榮膺“2013年中國城市化典型案例”以來,引起國內外研究機構和社會各界的極大關注。特別是引起了中歐城鎮化伙伴關系合作項目歐方在華協調員尼古拉·彼得森的濃厚興趣,他表示這是在中歐歷史建筑文化與交流的一個十分難得的典型案例。
尼古拉·彼得森說,一百多年前曇華林開啟了東西方的合作,今天的曇華林將再次開啟東西方合作。他提出曇華林歷史文化街區復興不僅僅要保護建筑,還要把文化遺產的保護作為促進經濟文化發展的有力手段,為未來發展創造價值。
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主任研究員李津逵長期跟蹤曇華林歷史街區的保護與建設,在他眼中,曇華林是重啟對大武漢熱愛、自信、自豪的一片熱土。
他說,曇華林歷史文化街區正在走一條與眾不同的復興路徑,即文化導向和社會機制。他認為,武昌區政府的專職機構與基層組織以保護復興曇華林為契機,與城市中官方與民間各文化藝術機構、與武昌大學城內各高校、與轄區居民開展多層次互動,開始了一個真實的、永續的城市文化與社會的建設,一個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和復興。
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副主任張幼云認為,曇華林歷史文化街區的復興不僅僅是產生短期經濟利益,更要綜合考慮社會、文化、精神、人的成長、社會長遠發展等。
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秘書長蔡義鴻表示,武昌曇華林歷史文化街區以實物的、活生生的歷史標本形式佇立在那里,形象地展示著中國近代革命史、教育衛生史、中外文化交流史、建筑史、宗教文化史和武昌城邑文明史,本身具有的條件在城市化進程中屈指可數,武昌區政府對歷史文化街區秉持的敬畏與謹慎態度令人欽佩。
會上,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秘書長蔡義鴻與湖北省武昌區政府副區長許啟彤共同簽訂了戰略協議。
詳見: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4/10-30/6734650.shtml?qq-pf-to=pcqq.c2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