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需要母愛”這是筆者近日在參加一個文化沙龍時聽到的讓人感到震撼的一句話!大家知道,母親是世界上最溫暖、最溫馨的稱謂,母愛是人世間最美好、最崇高、最永恒的情感。
然而,在當今浩浩蕩蕩的城市化進程中,無論是歐美的城市化,還是拉美的城市化,或是中國正在進行的史無前例的城市化,“母愛”在缺失,實為憾事。
驀然回首,在祖國大地,我們有多少文化古城被無情地摧毀——西安、洛陽、開封、南京、北京、安陽、杭州、鄭州還有幾分古都春色?我們有多少古建筑被無情地鏟除——黃帝陵、北京紫禁城、新疆喀什維吾爾族民居、福建晉江大侖蔡宅、吉林朝鮮族民居被破壞需要擔責嗎?我們有多少美麗的河流被無情地污染——淮河、遼河、海河、太湖、巢湖、滇池的水何時才能清澈?我們有多少肥沃的耕地被無情地毀壞,還有多少民房被無情地拆遷……
據統計,我國約有1.5億農民進城務工經商,他們的年齡大多在18歲到35歲之間,當中的一半以上希望能留在城市發展、定居,大多數(約75%)在城市的生活超過半年。因此給我國廣大的農村留下了一支龐大的“386199”留守部隊。
筆者妄自估算,目前我國的農村有數以千萬計的留守兒童,他們在本該“承歡膝下”的年齡卻長年失去父愛母愛;有數以千萬計的留守婦女,她們在田野癡情守望而失去了親情倫常;有數以千萬計的留守老人,孤獨的他們不僅要在田野勞作,還要承擔起隔代撫養的重任。如此龐大的留守人群,如此嚴峻的留守問題,亙古未有,舉世罕見!
如果說,唐代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歌頌了母愛的偉大與無私,表達了詩人對母愛的感激以及無限的深愛與尊敬的話,那么,在中國快速城市化的今天,我們是否需要對我們的歷史多一分敬畏?是否需要對我們的祖先多一分敬仰?是否需要對我們的大地多一分珍惜?是否需要對我們的農民兄弟多一分溫情?
筆者大聲疾呼:在城市化進程中,請多一分母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