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通州國際新城的建設目標,與會諸多專家認為,發展生態低碳的產業類群,是通州國際新城下一步重要的發展方向之一。
謀劃國際新城
通州是首都的東部門戶,區域面積912平方公里,大體與香港特別行政區面積相當,全區常住人口109萬,2009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78.9億元。通州具有優越的地理位置、悠久的歷史文化、優美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自然資源,這些都為通州區在首都世界城市建設中承擔更多功能提供了良好的支撐條件。
此前,北京市提出,要集中力量,聚焦通州,借助國內國際優質資源,盡快形成與首都發展相適應的現代化國際新城。按照這一部署,近年來通州區加快推進現代化國際新城建設。
據通州區委書記王云峰介紹,通州區對新城規劃進行系列科學論證,在更高水平上謀劃新城發展。邀請了30多名國內外頂級規劃設計大師,運用國際最新城市設計理念,圍繞通州新城規劃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論證,初步完成了運河核心區規劃深化方案;委托中國社科院、北京大學等多家知名高校院所,圍繞新城建設與“十二五”發展開展了多項課題研究,編制專題規劃,為新城建設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智力支持。同時,率先啟動運河核心區五河交匯處的建設,加快推進土地一級開發、招商引資等重點工作。
北京市發改委副主任張遠表示,通州現代化國際新城是北京市“十二五”重點發展的區域之一?!笆濉睍r期,通州區要抓住“集中力量、聚焦通州”的寶貴契機,初步建成極具文化魅力、體現綠色低碳、彰顯城市品位的現代化國際新城。
據張遠介紹,未來通州區發展要堅持適度超前,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堅持基礎設施建設適度超前的原則,重點打造地上、地下多種形式的立體交通體系,加快M1、M6、S6、R1等軌道交通建設,優先解決運河核心區交通出行問題。大力推進萬畝濱河森林公園、核心區河流景觀綠化、街道景觀綠化等生態、綠化工程建設,提升通州新城生態環境。積極加強區域供電、供熱、燃氣、電信、垃圾處理及環衛等設施建設,為新城產業發展提供基礎保障。
此外,要發揮規劃和政策的調控導向作用,進一步優化通州新城產業發展環境。結合“十二五”規劃編制工作,積極研究通州運河核心區在全市的產業布局,引導培育通州高端產業集聚的新經濟增長點。推進“千人計劃”及海外學人高端人才引進工作,鼓勵高端人才在通州集聚。
通州被寄予厚望
北京建設世界城市,不是簡單地模仿已有世界城市的形態和發展路徑,而是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把北京建設成為充分體現人文、科技、綠色特征的中國特色世界城市。
通州具有明顯的區位優勢,地處北京東西發展軸和東部發展帶的節點位置,又是北京與環渤海區域合作的重要樞紐;通州擁有比較充裕的空間資源,生態環境良好,近幾年交通條件也有了較大幅度的改善,綜合承載能力顯著增強;同時,通州擁有深厚的運河文化底蘊,較好的經濟基礎,這些都為通州區在未來北京世界城市建設中承擔更多的城市功能提供了良好的支撐條件。
北京市政府副秘書長周正宇表示,要高起點、高規格、高水平地規劃建設好通州新城。而在未來的發展中,通州新城規劃和建設要體現“低碳”、“綠色”理念。同時要大力發展綠色經濟、低碳經濟、循環經濟,積極構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把通州建設成為展現21世紀新一代城市風采的新城市。
通州新城發展要緊緊圍繞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這條主線。產業發展要瞄準高端化、低碳化和服務化。加快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推動制造業的提檔升級和綠色發展,為首都經濟作出積極貢獻。
周正宇希望,通州能充分發揮新城建設的輻射帶動作用,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構建相互融合、協調發展的新型城鄉關系;引導農民通過城市化建設,轉變生產方式,改變生活方式,更好地、持續地富裕起來,使新一代農民轉變成為有房住、有社保、有資產、有工作的新市民,讓廣大農民從通州新城建設中獲益。
通州要發揮好推進北京與京津冀環渤海其他區域合作的“橋頭堡”作用,把產業結構調整融入京津冀以及環渤海區域整體發展格局之中,逐步實現與濱海新區、曹妃甸等國家高端制造業基地的聯動發展,為通州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產業發展是關鍵
在通州區的規劃中,通州新城的發展方向和產業布局為:一是要優化提升一產,二三產業并重,突出發展現代通訊;二是要提升一產,集聚二產,做強三產,突出發展高端服務業。
對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侯云春表示,無論是從所處的發展階段來看,還是通州新城服務首都經濟、服務環渤海區域經濟來看,通州新城的產業發展方向都應當把發展第三產業放在優先和主要的位置,以發展服務經濟為主,優化提升一產二產,集聚做強三產,突出發展現代服務業,走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的路子。
侯云春說,通州新城的產業發展方向應該按照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要求,率先實行以二產為主向服務為主的方向轉變。通州首先應該成為面向北京,面向環渤海,面向全國,乃至面向世界新的商務中心,大力發展高端商務,重點支持發展總部經濟、金融后代服務、信息服務、會展以及休閑服務業等。
侯云春還表示,通州新城在發展現代農業、現代物流、新興產業等方面也有條件,具有優勢,也應該大力發展。
而在發展路徑上,侯云春建議通州新城產業發展應該走園區化的道路。園區化通過共同管理,使園區的企業取得更大的經濟效益,降低企業成本,提供公共設施的利用水平,有利于清潔生產,能源資源的有效利用,污染環境和治理,也有利于企業間的合作,通州新城的產業發展應該走園區化的道路。
據悉,目前通州新城已經規劃八個園區,這些園區的建設對裝備制造、新能源與環保產業、新材料等產業聚集和發展必將帶來極大的促進作用。
低碳環保的思路,也被侯云春所推崇。侯云春說,經濟危機以來,世界各國把發展低碳產業作為搶占經濟制高點的支柱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低碳經濟綠色發展已經成為各國共同關注大力投入的領域。通州應該在低碳方面走循環經濟生產的路子。
依靠科技創新 加快國際新城建設
在北京建設世界城市的大背景下,通州向現代化國際新城轉變,必須要有更加開闊的視野和長遠的戰略眼光。科技部原副部長吳忠澤表示,國際新城建設應該走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帶動和支撐城市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吳忠澤說,應把生態文明作為現代化國際新城建設的核心目標,確立創新驅動城市發展的戰略主導地位。生態優美、環境宜居是城市發展的生命力所在,科技創新是城市現代化的不竭動力。通州現代化國際新城的建設要依托首都,銜接環渤海的獨特優勢,營造更加優越的創新、創業環境,打造京津冀乃至環渤海的創新中心,實現經濟增長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使創新型城市、知識型城市成為國際化新城鮮明的特色。
在具體落實中,城市規劃建設和產業的發展要貫穿低碳、循環經濟的理念,建立以低碳排放為主的產業體系和消費模式,要通過新城建設大力發展綠色、智能建筑,提高城市建筑節能水平。加大清潔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減輕城市發展對能源供應和環境保護的壓力。積極發展生態環境保護技術,提升生態環境檢測、保護和修復能力。結合對運河水系的保護,加大城市水系統健康循環利用,形成水系保護與產業發展協調的良好態勢。
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優化經濟結構布局是城市經濟的靈魂。吳忠澤表示,產業體系路徑的選擇關系城市的未來,必須具有前瞻性和戰略性眼光。要把握全球經濟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產業轉移的趨勢,按照新城的要求,大力推進科技招商、生態招商,高起點制定產業招商目錄,選擇一批市場前景好、帶動系數大、就業機會多的產業,特別要加快關鍵核心技術和產品的研發、推廣、應用。
吳忠澤建議,堅持開放創新,不斷提升繼承國內外優勢資源的能力。通州區的經濟發展定位要充分考慮全球價值鏈的影響,善于吸納和繼承包括資本、技術、人才等各種優勢創新資源為我所用,促進產業不斷向全球價值鏈的高端移動。開放創新已經成為城市乃至國家發展的核心能力,通州國際新城的建設要充分把握全球化的機遇,以更加開放的胸懷面向全球廣納人才,明確津冀與環渤海發展的聯系,有效整合上游和下游資源,形成協同發展的良好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