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级成人毛片免费视频高清/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2021/国产一级内谢a级高清毛片/九九热亚洲精品综合视频 - 俺去俺去啦最新官网在线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分析稱中國城鎮化率被嚴重低估 早已超過60%
時間:2014-12-10 20:30:40  來源:北京晚報 

    近日,李克強在國家博物館參觀人居科學研究展時,指著中國地圖上的“胡煥庸線”說,我國94%的人口居住在東部43%的土地上,但中西部如東部一樣也需要城鎮化。我們是多民族、廣疆域的國家,要研究如何打破這個規律,統籌規劃、協調發展,讓中西部百姓在家門口也能分享現代化。

    一邊是人口過度聚集的北上廣,“城市病”日漸凸顯;另一邊是亟待發展的廣大中西部——“胡煥庸線”如何破解?

    中國真實的城鎮化率,早已超過60%

    新聞觀點:在談論城鎮化的時候,你多次強調城鎮化率被低估了,為什么?

    羅天昊(國務院國資委商業科技質量中心研究員,著有《大國諸城》):城鎮化的一個預期是希望進城農民能振興內需,充實城市的勞動力;但我個人對這個預期不樂觀,因為我們并沒有這么多勞動力能繼續轉移到城市來。如果從就業,而不是從戶籍來衡量,我們的城鎮化率是低估的。

    根據官方統計,我們的城市化率是52.6%,有超過7億人居住在城市,如果以戶籍人口統計,不到40%,所以看上去城鎮化空間巨大。但如果換一種思路,用做減法的方式來統計,看看農村究竟還剩下多少有效勞動力呢?傳統的統計方法可能漏掉了一種兩棲人口,他們在城里干點活,在農村也干點活,居住時間也同樣;還有一些人,既不在城市就業,也不返回農村,他們游蕩于城市,應該也算是城市人口;但這些人都無法進入城鎮的就業統計。

    國內一些學者如李迅雷,曾提議中國城鎮化率的另外一種算法:城鎮化率=1-農村化率,則中國真實的城鎮化率早已超過60%。也就是說,我們如果以就業為主要統計標準,只要是非農就業,同時不常住農村的人口,就算已經完成事實上的城鎮化,那么,中國城鎮化率是被嚴重低估的。經過30年的勞動力轉移,人們期待的未來農村大規模轉移勞動力到城市的景象,可能不會再出現了。

    我們可以從兩個維度看未來農村人口的轉移潛力,第一是留在農村務農,也就是從事第一產業的人口,只有不到3億。2011年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第一產業就業人口是2.66億,其中包含東北三省,新疆、海南等地的國有農場,他們其實是城市戶籍,總人數接近400萬,由此,真正留在農村務農的農民,實際只有2.62億左右。

    第二,以前農村人口轉移的主力軍是青壯年,而現在,許多城市小區的門衛、園林工、清潔工,不少是來自農村的中老年人。

    我走訪過的一些中西部省份,也可以印證這種觀點,中國農村的精壯勞力基本都已經轉移,留守下來的大多是老弱,近幾年有些地方出現的“民工荒”也是證明。

    未來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未必是勞動力

    新聞觀點:城鎮化率被低估,可能會帶來什么樣的問題?

    羅天昊:除了真實的城鎮化率被低估,我們的勞動力人口還可能存在高估的問題。我們對勞動力人口的統計是14歲到60歲,從上限看,很多女性60歲之前就不就業了,這一部分需要減掉;從下限看,14歲這個年齡不符合現在的實際情況,這個統計可能是按初中畢業年齡來的,在改革初期確實是這樣,年輕人初中畢業就干活去了;但現在情況變了,升學率大大提高,14歲到22歲年齡段的年輕人,很多在學校里,不會去就業。

    而多數現代國家,城市化高峰、工業化高峰與人口發展高峰,都是“三位一體”的。比如日本,從上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初,是日本工業化高潮時期,GDP年均增長接近10%,進入發達工業化國家行列。到1975年,日本城市化率達到78.6%,基本達到高潮。2011年,日本的城市化率已達90%以上,但自上世紀70年代之后逐步趨緩。日本的人口增長,也是在1972年達到高峰——工業化,城市化,人口發展的三大高峰期基本同步。

    所以,我們可能面臨的問題在于:我們仍然寄希望于經濟會保持高速增長,城市化率繼續提高,但我們的人口,尤其是青年人口,開始萎縮。人口發展曲線和城市化發展曲線,將嚴重不同步。

    這種情況下,即使未來農村人口再向城市轉移,也未必是勞動力。轉移到城市來的老人將多過轉移到城市來的兒童,青壯年則幾乎沒有——他們早就來了,只是有一部分沒被統計。所以,新的城鎮化不能像過去三十年那樣,可以坐吃精銳勞動力帶來的財富,只付出低福利成本;相反,未來的城鎮化,需要付出的福利成本將越來越高,而精銳勞動力則越來越少。

    我們的特大城市不是多了,而是少了

    新聞觀點:為了避免“城市病”,必須控制城市人口規模嗎?

    羅天昊:要求城區五百萬以上人口的特大城市嚴格限制人口規模,主要是因為北上廣壓力較大,但我覺得這里面必須區別對待:京滬人口需要控制,但不能讓其他城市陪綁。

    我曾經做過一個城市包容度的排名,主要是看城市凈流入人口占當地總人口的比重,2013年的數據,東莞第一、深圳第二,都超過70%;北京和上海在30%以上,武漢、鄭州也接近20%。城市的人口規模和其經濟體量是相對應的,城市人口是否飽和,不僅要看絕對值,還要看城市的發展階段。

    和北京、上海不同,像武漢、重慶、成都、沈陽、鄭州、長沙……這些原來發展不充分的城市,正處于迅猛發展的時期,中國未來的經濟增長很可能就在這些地方,尤其是長江經濟帶的幾個節點城市。未來產業的轉移必然帶來人口的聚集,這些城市的人口應該增加,限制人口就限制了發展。所以,就算是人口達到了一定規模的城市,也應該根據發展階段的不同來區別對待,北京、上海需要通過改善管理、提高門檻來減緩人口聚集,而正在迅猛發展的一些區域性中心城市,應該允許它們發展。

    事實上,我們的特大城市不是多了,而是少了,造就更多的區域性中心城市,有利于中國區域經濟的全面崛起。尤其是在中西部區域,應該鼓勵多一些特大城市出現,以帶動周邊發展。實際上,如果提升城市核心區人口密度的話,很多城市面積不變,也能容納很多人口,我們需要提高城市的人口聚集密度和單位土地的產出密度。

    現在的問題在于我們城市的人口和資源,往往都按行政級別來配置,比如人口最多的城市都是直轄市,也就是行政級別最高的城市。這些城市資源集中度最高,人口吸附能力最強。未來需要打破這種行政主導的模式,讓市場配置資源,讓資源帶動人口流動,自然可以均衡人口,減緩特大城市的人口壓力。未來區域經濟的變化會改變人口格局。

    北京需要在城市內部進行產業轉移

    新聞觀點:作為超大城市,北京和上海在人口問題上都有很大壓力,目前的管理思路能有效控制人口規模嗎?

    羅天昊:北京和上海一直都在控制人口,通過行政手段“趕人”是個理想狀態。南水北調之后,北京的用水大大緩解,在這方面人口壓力會減小。這種情況下,人口的增勢沒有以前那么猛,但總體數量肯定是繼續增加的,靠行政手段控制人口,不大可能。真正要解決“城市病”,需要解決城市發展模式、城市治理以及國家統籌的問題。

    拿北京來說,所有遠郊區人口加起來不及城六區的一半,GDP更不得了,城六區占全市的80%,不到10%的土地創造了北京80%的GDP。這幾年,我們雖然一直在說要東擴南進,但實際上遷移的產業并不多。所以,控制人口首先要解決的是改變城市發展模式,產業向分散的方向發展。

    產業轉移有幾個層面,國家層面有宏大的布局,比如我們說的向中西部轉移;一個經濟區里也有轉移,比如蘇南向蘇北轉移;但還有一個層次容易被忽略,就是城市內部的產業遷移,具體到北京來說,就是主城區向郊區轉移。

    現在討論京津冀一體化,大家都提到北京的產業要向河北、天津轉移,但另一方面,應該北京自己也并沒有吃飽。我們能看到五環之外很多地方都很蒼涼,沒有什么產業,但現在還要擴七環了——不能光造房子,要把產業遷過去。

    還有像天通苑和回龍觀這樣的區域,只有“城”,沒有“產(業)”,如果把中心區的一些產業遷過去,那邊的居民就不需要每天出來跑很遠上班。通過人口和產業的雙重調整來均衡城市人口,應該是北京比較合理的一個發展模式。

    但就像前面談到的,不改變行政主導的資源分配體系,這種發展模式就無法改變。舉個例子,大量的行政資源集中在北京,那么央企的領導要升官、跑項目、要政策,他們都離不開這個行政中心。如果將來央企領導不再有行政職位,他就沒必要老待在北京謀官謀政策。這一點,取決于未來整個國家層面的管理創新。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