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12-05 12:14:4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作者:曲哲涵
連日來,有關北京市將對機動車單雙號限行可行性進行論證的消息,在社會上引發熱議。盡管消息來源、北京市常務副市長李士祥回應稱“政府不會沒有研究論證就做出相關決定”,但并沒有令話題降溫。
北京市為了治霾、治堵,而積極研究辦法的態度是值得肯定的。清新干凈的空氣、便捷通暢的交通,是這個城市所有居民的福祉。APEC會議期間,人們對久違的藍天抒發了那么真摯的熱愛與不舍,民聲切切、民意灼灼,堅定了管理者根治這一世紀難題的決心。誰都知道,采取單雙號限行這一“下策”,多久見效說不準,引發廣大有車族的不滿卻是一定的。我們相信,動議限號政策的初衷,不是為了政績、口碑,是實打實為百姓著想,還城市一片藍天,還人心一份舒展。
對單雙號限行許多人之所以不買賬,根子上是各相關政策不配套。如果實施這一政策,百姓出行就會很“擰巴”——眼下早晚高峰時段,公交車在獨占兩個車道的情況下,依然人滿為患;地鐵比公交車還擠,好多車站不得不設卡分撥放人。這種情況下,別說漲1塊錢了,漲3塊、5塊,大多數人對其都是“剛需”,哪怕擠掉扣子擠掉帽子擠掉尊嚴,也得坐。如此擁擠不堪并且短時間內很難擴容的公共交通,還有能力承載用單雙號政策“限”下來的人嗎?總之,北京每天高峰時多少人出行?現有公共交通的最大運力是多少?管理者得心里有數。否則,地鐵漲價在先、私家車限號在后,上班族高峰時出行,除非有“飛天掃帚”,否則只能加入擠車大軍。這政策,是不是節奏快了點,人情味淡了些?
有人說,提高公共服務成本,是限制大城市規模的必要手段。北京現在已經是缺水城市,環境資源約束日益加碼。長遠考慮,必須控制人口增長。限行政策,就是我們不得不承受的“瘦身之痛”。這道理沒錯。可是應該看到,北京之大,大在她作為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功能定位上:中央黨政機關、企業團體總部、文化事業單位、大學科研院所、旅游名勝古跡……機構在這兒,領導、員工及其家屬就不得不在這兒,相關的商業、餐飲、醫療、銀行等等服務業就會來此配套,保潔、保安乃至廢物回收等大量吸引外地人的行業就會有聲有色。人,就是這樣一層層聚起來、留下來的。不同于珠三角的一些城市,把工廠外遷,人就呼啦啦走掉一大批。外地人“賴”在北京,一則是這些人確實走不掉,二來是北京城確實離不開這些人。所以,如果用提高生活成本而非調整城市功能定位的方式來為大城市“瘦身”,就是不顧百姓的感受,將城市治理的壓力轉嫁到他們身上。
任何改革都要科學統籌、穩步推進,并且最大限度地考慮百姓的承受能力。盡管有時長遠目標和眼前效果會有一定的沖突,但一定要想辦法,將對百姓的沖擊降到最低。誠如是,不管是限行、限人還是限城,人們都會還以真誠的理解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