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鎮化就是要讓你們過上和城里人一樣的好日子,今后會讓你們生活得更好!”7月24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山東考察新型城鎮化時如是說道。“戶口能否落下”、“辦手續方不方便”、“能否享受和市民同等服務”,在考察中李克強總理的主題緊緊圍繞進城農民落戶問題。
在同辦戶口的群眾交談中,李克強說,過上和城里人一樣的日子,是廣大農民的心愿。要尊重農民意愿,尊重發展規律,保障農民合法權益,推進新型城鎮化一步一步往前走,對進城農民的就醫、社保、上學等配套服務都要跟上。進城的人多了,留在農村的居民也可以經營更多的地、有更高的收入。
過去持續多年的戶籍制度,為農民形成了身份障礙,也成為中國城鎮化健康發展的掣肘。來自廣東的全國人大代表曾香桂說:“入戶門檻太高,讓許多農民工根本不敢想能否留在城里。如果戶籍問題解決,教育和醫療問題有了保障,想留城的農民工才能慢慢實現市民化。”
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簡稱城市化委員會)發布的2007年以來的《中國城市化率調查報告》表明,我國“半城市化”現象日趨嚴重,城市化委員會發布的戶籍城市化率與國家統計局統計局發布的常住人口城市化率之差,從2007年的12.01%(涉及人口 1.62億)增加到2012年的17.24%(涉及人口2.34億)。這2.34億人中絕大多數處于“半城市化”狀態,成為中國經濟增長制度上的制約因素。此外,在中國廣大的農村形成了“386199部隊”(即留守婦女、留守兒童、留守老人),在城市產生了“臨時夫妻”現象。
李克強曾撰文指出:我國城鎮化率剛超過50%,如按戶籍人口計算僅35%左右,遠低于發達國家近80%的平均水平。差距就是潛力。從現代化發展規律看,今后一二十年我國城鎮化率將不斷提高,每年將有相當數量農村富余勞動力及人口轉移到城市,這將帶來投資的大幅增長和消費的快速增加,也會給城市發展提供多層次的人力資源。
但城鎮化不是簡單的人口比例增加和城市面積擴張,更重要的是實現產業結構、就業方式、人居環境、社會保障等一系列由“鄉”到“城”的重要轉變。我們要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鎮化,注重提高城鎮化質量,科學規劃城市群規模和布局,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合理分工、功能互補、集約發展。同時,努力為農民工及其家屬提供基本公共服務,使農民能夠轉為市民。展望未來,城鎮化是我國經濟增長的巨大引擎。
7月30日,中國國務院印發《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標志著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開始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意見中的最大亮點,莫過于建立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這意味著以“農業”和“非農業”區分戶口性質的城鄉二元戶籍制度將成為歷史,由此衍生的藍印戶口等戶口類型也將作古,今后每一位中國公民的戶口均統一登記為居民戶口,體現戶籍制度的人口登記管理功能。
此次改革的一大目標是到2020年,基本建立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適應,有效支撐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依法保障公民權益的新型戶籍制度,努力實現1億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
戶籍制度是和每個人所享受的公共服務聯系在一起的,它實際上形成了農民進入城市生活的門檻。此次戶籍改革提出,堅持統籌配套、提供基本保障。統籌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不斷擴大教育、就業、醫療、養老、住房保障等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覆蓋面。根據《意見》相關內容顯示,此次戶籍制度改革還特別強調了農業、農民轉型以后,進城后的基本公共服務,包括就業、子女教育、社會保障、養老、住房保障等等問題。這為農民和農業轉型在進城之后,在城里有基本的生存和發展的條件提供一個很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