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活在城北的市民可能注意到,在北門路花園路路口、北門路蕭林路路口以及柏廬路昆太路路口,輔警手上多了一根掛著很多小彩旗的繩子。當紅燈亮起時,輔警拉起繩子,制止非機動車、行人超出白線或闖紅燈。
“拉繩子攔住非機動車、行人闖紅燈,也是無奈之舉,我們希望通過一段時間的‘強制’,讓市民養成習慣,自覺在白線前停下來,等綠燈亮起時再通行。”城北交巡警中隊中隊長沈興華說。
筆者注意到,“拉繩子”還挺管用,一定程度上制止了非機動車和行人闖紅燈、亂穿行。但是,“拉繩子”畢竟是一種外在約束。當“法不責眾”的觀念普遍存在,“闖個紅燈算什么”的意識存在,這種外在的約束作用也會削弱。沈興華也承認,要徹底根治“非機動車、行人闖紅燈”,關鍵是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質,而拉繩子只能是“治標”。但他同時表示,提高素質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在目前路口交通警力缺乏的前提下,拉繩子可以立竿見影,再者繩子還能起到宣傳的作用,提醒所有人不能闖紅燈,最終在每個人心中“扯”起一根不闖紅燈的無形繩子。
為了讓市民不闖紅燈,交通管理部門可謂絞盡腦汁。那在幼兒園就學過怎樣過馬路的我們,何時才能學會走路,自覺遵守交通法規?車流面前亂穿馬路、闖紅燈,于己險象環生,于人妨礙通行,于城市破壞形象。其實要做到不闖紅燈并不難:紅燈面前,多等上幾十秒;斑馬線附近,多走上幾十步,人便是文明人,城市交通便是文明交通。